下列人类活动中,对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有利的是( )
| A.人类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的改进 |
| B.大面积地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 |
| C.开垦草原和草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
| D.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 |
下图是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单位℃),完成各题。
P处气温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 A.此处为盆地地形 |
| B.此处为山地地形 |
| C.受洋流的影响 |
| D.人类活动的影响 |
图中①②③④处适合建港的地方是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读图,回答各题。
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
| A.一直向正西方向 |
| B.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
| C.一直向正东方向 |
| 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
由①到④的最短路径走向为
| A.一直向西 |
| B.一直向东 |
| C.先东北再向西南 |
| D.先向西南再向东北 |
图甲表示北半球冬至日某纬度(32°N)不同坡向R值随坡度变化(纵坐标R表示山地东西南北四个坡面实际得到的太阳辐射与当地水平面上太阳辐射之比)。完成各题。
表示山地的北坡的曲线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随着坡度持续增大至59°,甲、丁曲线数值的差值将()
| A.一直增大 | B.一直减小 |
| C.先增大后减小 | D.先减小后增大 |
若图乙中的时间表示地方时,该圆只能表示()
| A.经线圈 | B.赤道圈 |
| C.晨昏圈 | D.极圈 |
读我国西部某区域水系图,回答各题。
两河流流经地区的最可能的是()
| A.有褶皱无断层 | B.有断层无褶皱 |
| C.无断层无褶皱 | D.有断层有褶皱 |
计划从图中的M到N修建一条公路,假设所经河流的水文和地质状况都相同。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m3/s。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各题。
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若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水流面积为50m2,流速为300m/s。则该处河流断面的流量为()
| A.300m3/s | B.500m3/s |
| C.1500m3/s | D.15000m3/s |
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