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地理掌握分析的方法很重要。请你结合“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变化”案例,掌握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方法。(共12分)
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的工业发展是以制糖工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1979—1990年,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挥政策优势和侨乡的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同时期,香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工业分布格局。
1990年以后,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全国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逐渐丧失,产业面临升级。此时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地区又一次抓住了机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至2002年,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主导产业。
(1)分析区位因素往往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入手,请列举出具体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 、 等;社会经济因素: 、 、 等。跟农业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因而,考虑工业区位因素重点考虑的往往是社会经济因素。
(2)工业布局的原则一致,但是不同的工业生产主导因素却存在差异。结合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在三个不同时期的主要工业及其主导的区位因素分别是什么?
(3)从以上我们可知,珠三角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是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请根据上述的材料归纳出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的三条表现:
下图中的A.B图例所示区域,分别表示我国两种经济作物的分布,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
(1)图例A所示区域是 作物分布区。
(2)图例B所示区域的作物是 ,该农作物为什么主要分布在我国北回归线两侧的省区?
。
(3)图中C所示区域特有的粮食作物是 ,为什么它常常分布在河谷地带? 。
(4)图中D所在地区的农业特色是 农业,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是 。
下图为我国山东某村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村出产的农副产品有 、 、 等。
(2)该村生态农业是否需要大量施用化肥?。为什么? 。
(3)该村农民腾出了大片农田进行大棚蔬菜种植,一年四季都可以供应城市居民新鲜的蔬菜了,这是由于 的结果。
(4)在当前,我国积极推广图示生态农业,有哪些积极意义?
读下面的某国轮廓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国家的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属于带和带(温度带),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为优越。
(2)填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农业区(带):
①,②,③,④,⑤,⑧,⑨。
(3)填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海域名称:
⑥,⑦ 。
(4)⑨农业带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气候,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5)从地形和气候条件来分析⑤农业区(带)形成的原因。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河南省连续五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河南省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1)图中表示京九铁路的字母是 。
(2)简述河南省成为“中原粮仓”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要说明河南省连续五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的主要原因。(6分)
(4)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简述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应采取的措施。(6分)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写出该区域中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两个省区A________、B________(写简称)。(4分)
(2)图中显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____________,从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析图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4)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