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高中学生林辉为完成一个研究性课题,搜集了美国在法国设立银行、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等资料作为重要论据。据此推断,该研究性课题的题目最可能是:( )
A.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 B.美国经济的崛起 |
C.工业革命在欧洲扩展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复论辩“天下”,按我们今天的视角,“天下”可理解为
A.王朝 | B.中国 | C.世界 | D.宇宙 |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主要表明
A.当时的政治决策出现民主化趋势 | B.当时皇帝大权已经旁落 |
C.各部门分工明细、组织严密 | D.三省体制也存在着决策弊端 |
据《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功之患。”以下各项是对这段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 B.肯定了秦废分封制的作用 |
C.指出了分封制的严重弊端 | D.指出了秦灭亡的根源所在 |
秦人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主要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的封闭保守性 | B.小农经济受天灾的危害 |
C.小农经济对自然的依赖 | D.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作者马汉麟在该书中写道:“姓名、礼俗、宗法——这是‘社会’一系的内容。明星固然耀眼,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却是广大民众。”据此可知作者强调研究
A.物质文明 | B.精神文明 |
C.政治文明 | D.社会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