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查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 m/s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 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实-4-9所示),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四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 cm,70.18 cm,77.76 cm,85.73 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_______ 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_J(取三位有效数字).
(1)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所示,此示数为mm
(2)在研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时,某同学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各计数点a、b、c、d,e、f之间的时间间隔是0. Is,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m/s2.(电源频率为50 Hz)
(3)某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20Ω,现要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器材如下:
A.电流表A1(量程150mA,内阻r1约为10Ω) |
B.电流表A2(量程20mA,内阻r2=30Ω) |
C.定值电阻R0 =100Ω |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Ω |
E.电源E,电动势E= 4V(内阻不计)
F.电键S及导线若干
①根据上述器材完成此实验,测量时要求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Rx的一种实验原理图(图中元件使用题干中相应英文字母符号标注)。
②实验时,若电流表A,的读数为I1;
电流表A2的读数为I2,用已知的物理量和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则Rx。(用字母表示)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下图所示的装置.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B.假设法C.理想实验法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1/m图象;
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3)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F/N |
0.20 |
0.30 |
0.40 |
0.50 |
0.60 |
a/m·s-2 |
0.10 |
0.20 |
0.28 |
0.40 |
0.52 |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F图象。
2)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在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的关系”实验中,通过在悬挂的弹簧下面加挂钩码,逐渐使弹簧伸长,得到以下的数据.
由数据在坐标中画出图象.
由此得到结论:.
弹簧的劲度系数k =N / m.(取两位有效数字)
钩码个数 |
1 |
2 |
3 |
4 |
5 |
6 |
弹簧弹力F(N) |
0.50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
弹簧伸长x(cm) |
1.20 |
2.40 |
3.60 |
4.76 |
6.10 |
7.10 |
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 cm,CD长为11.15 cm,DE长为13.73 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AB的距离应为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两位同学在实验室中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测定定值电阻R0、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某一方向移动时,一个同学记录的是电流表A和电压表V1的测量数据,另一同学记录的是电流表A和电压表V2的测量数据.并根据数据描绘了如图(b)所示的两条U-I图线.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乙两同学描绘的图线,可知( )
A.甲同学是根据电压表V1和电流表A的数据
B.甲同学是根据电压表V2和电流表A的数据
C.乙同学是根据电压表V1和电流表A的数据
D.乙同学是根据电压表V2和电流表A的数据
(2)图象中两直线的交点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A.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滑到了最右端
B.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C.定值电阻R0上消耗的功率为0.5 W
D.电源的效率达到最大值
(3)根据图(b),可以求出定值电阻R0= Ω,电源电动势E= V,内电阻r= Ω.
(4)该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能否达到0.6 A,试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