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学史上,奥斯特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随后,物理学家提出“磁生电”的闪光思想。很多科学家为证实这种思想进行了十多年的艰苦研究,首先成功发现“磁生电”的物理学家是 ( )
A.牛顿 | B.爱因斯坦 | C.法拉第 | D.霍金 |
如图所示的虚线区域内,充满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和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一带电粒子a(不计重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由左边界的O点射入磁场、电场区域,恰好沿直线由区域右边界的O′点(图中未标出)穿出.若撤去该区域内的磁场而保留电场不变,另一个同样的粒子b(不计重力)仍以相同初速度由O点射入,从区域右边界穿出,则粒子b
A.穿出位置一定在O′点下方 |
B.穿出位置一定在O′点上方 |
C.运动时,在电场中的电势能一定减小 |
D.在电场中运动时,动能一定减小 |
如图所示,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某带电粒子的比荷(电荷量与质量之比)大小为k,由静止开始经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后,从O点垂直射入磁场,又从P点穿出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粒子所受重力)
A.如果只增加U,粒子可以从dP之间某位置穿出磁场 |
B.如果只减小B,粒子可以从ab边某位置穿出磁场 |
C.如果既减小U又增加B,粒子可以从bc边某位置穿出磁场 |
D.如果只增加k,粒子可以从dP之间某位置穿出磁场 |
物体A、B叠放在斜面体C上,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一起随斜面向左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物体A、B相对静止,设物体B给物体A的摩擦力为,水平地面给斜面体C的摩擦力为
,(
),则
A.
B. 水平向左
C. 水平向左
D. 水平向右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劈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粗糙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劈的斜面向上滑,至速度为零后加速返回,而物体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物块m上、下滑动的整个过程中
A.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方向没有改变; |
B.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先向左后向右; |
C.物块m上、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 |
D.地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总小于![]() |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A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动摩擦因数为,物体B与斜面间无摩擦。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下,A与B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者无相对滑动。已知斜面的倾角为
,物体B的质量为m,则它们的加速度a及推力F的大小为()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