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经络究竟是什么东西?
方舟子
①中国传统医术之所以始终在臆想和经验之间徘徊,未能跨进科学之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人体解剖学知识。中国古代医生只热衷于背熟经典著作的论断,很少有人觉得还有去解剖尸体对人体器官做实际观察的必要;即使有人有这样的想法,也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愚昧观念,不敢真对尸体动刀子。
②但是在上古时期中国的医生显然是可以对尸体做解剖的,因为《内经》有“若夫八尺之士……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的说法,以及《难经》对一些人体器官的形态、尺寸和重量都有具体的描述,虽不甚准确,但显然是解剖而得的。只要对尸体做过解剖,就不可能不注意到有一些线路遍布全身,即血管和神经干,为何中医经典著作对此没有任何描述?其实有的,只不过它用的是别的名称——经络。
③现在有人说经络是具有特异功能的古人“内视反观”而发现的,其实《内经》说得明明白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也就是说,经络是通过对活人外表的度量和尸体的解剖发现的,而且十二经脉中都含有血,只不过里面的血有的清有的浊有的多有的少,这就明白无误地说明了所谓经脉就是指的血管。《内经》还有“脉者,血之府也”的定义,此后的中医经典著作也经常见到“血之随气,循环经络”、“血循经脉”等说法。
④中医号脉,号的是十二经脉中的“手太阴肺经”,并称脉的跳动是气的运行。但是他们号的地方,明明就是桡动脉,所谓气的运行,也就是动脉的搏动。《内经》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这个数据虽然不准确(呼吸频率和脉搏频率的比大约是1∶4),但也证明了所谓经脉就是血管,脉动就是动脉的搏动。
⑤那么为什么中医会认为经脉除了走血同时还走气,有的经脉血多气少,有的经脉血少气多呢?这也是由粗糙的观察所导致的:在人死后,动脉中的血迅速排空,在解剖尸体时会发现动脉是空的,只有静脉中含有血,这让研究者误以为动脉不是运输血而是运输气的。古希腊医学也有这样的误会,认为动脉的作用是供“气”,静脉的作用才是供血。因此动脉的搏动,就被中医当成是气的搏动,号脉因此被中医认为能探测出人体气血、脏腑的状况,能够借以诊断出种种疾病,甚至连妇女的怀孕、绝经都号称能号得出来,无限地夸大了脉搏的重要性。
⑥在现代解剖学传入中国,人们发现古人所描绘的经络图与现代解剖学所发现的血管、神经的分布都不符合之后,有人就认为古人所说的经络是一个现代解剖学还没有发现的系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验证这一系统的物质基础。但这些研究都是抱着先入为主的想法,进行“循经”测量的,实验设计本来就有问题,实验结果也就无法令人信服,无法获得国际生物医学界的认可。
⑦有人认为针灸的有效性证明了经络理论的正确性。这个推理是错误的。许多实验已经证明针灸是通过刺激神经系统发挥其作用的,与“经络”无关。
⑧其实正如一位临床医生所指出的那样,用简单的推理就可以否定这个神秘的经络系统的存在。外科医生在做手术时必须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局部、每一个层次的神经解剖和血管解剖,如果误伤了神经、血管,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却没有一个外科医生下刀时需要了解经络,不必担心他的刀会割断经络、会刺伤穴位。经络据称对一根小小的毫针都会有反应,为何会对粗鲁的手术刀倒无动于衷?经络为什么不怕手术刀?合理的答案是所谓的经络并不存在。根据经络理论,人的下肢分布了六条最重要的经脉,分别属于脾、胃、肾、膀胱、肝、胆等最要害的脏腑。但是,双下肢截肢的病例并不少见,病人除了不能行走外,其他生理功能与常人并无二致。这一简单的事实也说明了经络理论的荒谬。文章为什么先从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说起?
根据文意,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第③段中引用中医经典《内经》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3分)
⑵第⑤段中为什么要提到“古希腊医学也有这样的误会”?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却在文章开头说中国传统医术“始终……未能跨进科学之门”,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祭孔大典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196次。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1986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在当年的“孔子故里游”开幕式上得以重现。
祭孔大典的神奇魅力,充分表现在乐、歌、舞、礼四种艺术形式上。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它所阐释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将对中国乃至华人世界的文化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下列选项中关于“祭孔大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孔大典历经两千多年从未间断,是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
B.祭孔大典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主要在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 |
C.祭孔大典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 |
D.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表演紧紧围绕“礼”而进行。 |
下列对历代祭孔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汉高祖用“太牢"祭祀孔子,祭孔活动逐步升级。 |
B.民国政府对祭孔的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明令全国各地都要祭孔。 |
C.清代,祭祀孔子最为隆重盛大,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
D.祭祀孔子的活动升格为国之大典,是自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以后开始的。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 |
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达到了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
C.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 |
D.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泳池里的顽童——菲尔普斯
杨澜:你应该有很好的心态,所以你睡觉时就一定会睡着。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如此吗?
菲尔普斯:我在任何地方都能入睡,这对比赛选手来说是最大的优势。我热爱睡觉,我总能睡着,这一点不是问题。
杨澜:由于转播的原因,比赛定在上午,有许多运动员对此颇有怨言,你也有类似的抱怨吗?
菲尔普斯:我对此毫无怨言,毕竟这是奥运会,能有机会参加奥运会,为你的国家而游泳,为你的祖国而参赛,安排在什么时候,对我来说都无所谓。我什么时候都可以游泳,如果要我早上十点起来参加奥运会金牌的角逐,我也没有问题。我会准时起床,很自豪地穿上衣服,尽全力比赛,为祖国争光。
杨澜:听说你学习游泳的初衷是为了治疗多动症,你妈妈想通过这个来释放你过剩的精力?
莫尔普斯:的确是这样。在体育场的游泳池里,我会觉得非常放松,无拘无束,通过释放自己的力量去获得快乐。最终我摆脱了多动症,我现在没事了。
杨澜:是什么让您意识到,你就是为游泳而生的呢?或者为自己设立了作为职业游泳选手的目标?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菲尔普斯:可能是在2001年,在我创造了第一个世界纪录时。在那一刻我觉得,可能会发生一些很特别的事情。之前我已经参加过奥运会了。但是在那以后,我才觉得有些不同了。
杨澜:你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2000年的悉尼,你那时才15岁,不过还是拿到了第五名的成绩。你第一次的奥运经历感觉如何?
菲尔普斯:那是我第一次出国,第一次随国家队出战,也是我所经历的第一个国际比赛,我才15岁而已。游泳馆里有很多人,澳大利亚在尖叫,整个泳池都好像在震动,在轰隆作响,因为他们的尖叫声太大了。我其实没有真正准备好参赛。但那也是一种经历,从中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当我只拿到第五名时,我非常失望。但是六个月后,我便创造了我的第一个世界纪录,因为我有那个实力,我准备好了。
杨澜:有比拿金牌更重要的吗?在雅典奥运会,如果你不坚持要跟索普在自由泳上一决高下,你可能还会多获一块金牌。
菲尔普斯:我喜欢的事情之一,是跟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一起比赛。在200米自由泳上,几乎最好的选手、游得最快的选手都参加了。我想跟他们竞赛,我从来没有放弃,尤其是在游泳上面。
杨澜:这就是超越金牌的东西吗?
菲尔普斯:我只是想和最好的选手进行比赛。
杨澜:我想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所在吧!你最大的对手是谁?
菲尔普斯:不能说是某个特定的人。全世界有这么多人跟我从事同样的游泳比赛,我在和这么多人竞争。我在和全世界最优秀的选手竞争,这是我最喜欢的,它让我更为强壮。
杨澜:你的床头或你的储物柜里还有他们的照片吗?你不需要看到他们来鼓舞你的斗志吗?
菲尔普斯:我的确需要有人给我指引奋斗的方向,我会特别标注出来,放在一个我能天天看见的地方。几年前索普觉得不可能在一次比赛中拿到七枚金牌,菲尔普斯做不到②,这些话都被我特别标注出来,然后贴在我的储物柜里,无论什么时候打开我的储物柜,我都可以看见它们 。
杨澜:你刻苦训练是大家知道的,甚至在圣诞节也是如此。
菲尔普斯:成长要付出代价的。我放弃了(很多娱乐)。
杨澜:大家都在分析你的身体条件,说你的胳膊、腿、脚、手、你的水感等等,你自己觉得什么能让你这么优秀呢?
菲尔普斯:我猜是因为我有游泳的天赋吧。上天给了我这种天赋,给了我意志力。我觉得从我父母那里遗传了许多特性,还有我的个性,我是个很勤奋的人,我很执着,我讨厌失败,为了达到目标我会尽全力。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有了我的这些成功。
杨澜:你酒后驾车事件是怎么回事?
菲尔普斯:那是我犯下的一个错误。它对我人生有很大改变。这也是一次人生教训吧。我现在有了很大改变,从那以后,当我跟朋友们在一起时,我就会阻止他们中的一些人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我能帮他们一把,我就会觉得这算是成功,因为我能帮助他们。
杨澜:这也是一种成长经历吧。
菲尔普斯:从18、19岁的少年,到22岁的大人,我已经独立生活了,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做饭,生活完全不一样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我不无裨益。
杨澜:每个人都期待你打破施皮茨在1972年创造的世界纪录!③
菲尔普斯:但是我有很多目标,而且这些目标都很高我只想做菲尔普斯第一,而不是施皮茨第二。我想做前人没有做的,对这项运动来说是全新的东西,这才是我的目标。
杨澜:听说你12岁参加一次比赛时把泳镜扔了?
菲尔普斯:是的,我扔了。
杨澜:是因为输了吗?
菲尔普斯:我不记得为什么了。那时候我的脾气很大,经常发脾气,不过我现在已经不这样了。我从小时候犯下的错里,吸取教训。
杨澜:事后教练说什么?
菲尔普斯:他说你不能这样做,这么做是错误的。所以我改变了很多,从错误中学会了改变。
(选自《杨澜访谈录》,有删节)
【注】①美国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一人夺得八枚金牌,创造了游泳史上的奇迹。这是他在获得第八枚金牌后接受的访谈。②雅典奥运会前,澳大利亚运动员索普曾多次表示菲尔普斯不可能在雅典奥运会夺得7枚金牌。③施皮茨是美国著名的游泳运动员,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创造了奇迹,一人独得7块金牌,并创7项世界纪录。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他的记录被菲尔普斯打破了。下面各项中,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菲尔普斯小的时候患有多动症,让他学习游泳,是他母亲为治疗他的病症而想出的对策,用以释放他过剩的精力,这使他后来变得很强壮。 |
B.菲尔普斯在15岁时就代表国家参加了2000年在悉尼举办的奥运会。雅典奥运会时,虽然他只有19岁,但却已经是第二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了。 |
C.在雅典奥运会上,菲尔普斯执意要求参加200米自由泳的比赛,为的是要跟索普在这个项目上一决高下,结果却败给了索普。不然的话,他还会多获得一块金牌。 |
D.渴望金牌、渴望与世界最优秀的选手进行最出色和最完美的比赛,为此,菲尔普斯把索普否定自己的话写下来贴在储物柜里,来激励自己,鼓舞自己。 |
E.和大多数人一样,菲尔普斯的成长也不是完全一帆风顺的,他也经历过失败的痛苦,也经历过人生的教训。可贵的是,他能够在犯下的错误里吸取教训,不再犯错。菲尔普斯由一个水池里的懵懂顽童,到在北京奥运会上独揽八枚金牌,成为一个传奇。他的成长过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请概括说明。
菲尔普斯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除了他具有体形、肌肉等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外,纵观全文,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促使他成功。
菲尔普斯在访谈时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我不无裨益。”请结合菲尔普斯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航天员是怎么“炼”成的
由于“神七”将进行出舱活动,操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前所未有,对航天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比以往更高。因此,乘组选拔强调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训练成绩。而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就是这3个方面表现的佼佼者。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是如何从14名航天员里选拔出来的?他们又是怎样训练的?
与“神五”“神六”相比,“神舟”七号飞船由返回舱、轨道舱、气闸舱组成,不仅人数增加到3人,而且要进行太空行走。为此,航天员的重要训练项目就是大强度微重力生理适应性环境训练。
据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专家介绍,一旦飞船升空,航天员就进入失重环境,体内的血液立即朝头部方向转移,引起头部充血、肿胀、鼻塞、头痛、视觉和感觉功能改变。为此,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有一种特殊的“魔床”,床板是负6度,躺上去头低脚高。航天员两人一组,连续5天5夜斜躺着吃,斜躺着睡,甚至斜躺着上厕所,锻炼失重状态下的适应能力。
如果亲自体验这种“魔床”,刚躺下时并不觉得难受。但时间一长,鼻子充血,呼吸困难,胃里开始翻江倒海,全身上下肌肉酸痛。这时候,最渴望的就是爬起来,一分一秒也待不住,更不用说坚持5昼夜了。但受训的每一组航天员,都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到最后。
在飞船返回地面时,人体的血液向下肢转移,脑部因缺血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会晕过去。为了适应太空环境,训练中心有一种立体转床,床中央有一个支架,它可以使床不断变换角度,上下“翻滚”。航天员的头和脚顶在床的两头,固定在床上。在一旁的监视台里,教员可以看到训练者的血压、心率。
训练时,航天员身穿蓝色训练服,被束缚在床上。然后转床从负15度、正50度开始,逐渐变换到负45度,正90度。在上下变换角度的过程中,航天员的头部忽高忽低,心脏供血也时快时慢。在一次次来回“折腾”的过程中,航天员可以逐步适应这种状态。
航天员中心还有秋千、转椅、旋转屋等特殊设备。这是为了避免航天员在太空呕吐、厌食、瞌睡而进行的训练。训练时,转椅每分钟高速旋转30圈,一般人坐上去就觉得天旋地转,头昏眼花,大字放在眼前都不认识,甚至恶心呕吐。但航天员训练一次就要持续15分钟,每组航天员都通过了这种训练。
据科普专家、上海航天局高级工程师李必光介绍,为模拟失重状态,我国在水中训练航天员。这个水池并不是普通的水池,而是比重等于1的中性水池。人在这种水里,浮不起来也沉不下去,航天员就在水中反复训练。
“神七”飞船增加了气闸舱,船舱数量达到3个,穿舱要涉及开关舱门。“神七”宇航员要进行出舱活动,如果舱门打不开,航天员就无法迈出第一步;返回舱门关不严,可能造成飞船泄压“漏气”,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开关舱门成为航天员反复训练的动作。
在太空中,航天员一直处于漂浮状态,难以用力,打开舱门的难度远高于地面。据了解,航天员先把自己固定在舱壁上,然后再开门。为此,航天员中心的飞船模拟器大厅里,专门设置了横舱模型。训练时,教员们把航天员悬吊起来,模拟失重状态,凌空训练开关舱门的动作。
(选自《解放日报》)下列对航天员进行的训练项目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五天五夜的卧床训练,是一种在大强度微重力生理适应性环境中的训练。 |
B.航天员中心备有秋千、转椅、旋转屋等特殊设备。这是为了避免航天员在太空呕吐、厌食、瞌睡而进行的训练。 |
C.为模拟失重状态,我国在水中训练航天员。 |
D.“立位转床”训练是为了检查航天员的血压、心率在特殊状态下是否与平时保持一致。 |
关于“太空病”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飞船返回地面时,人体的血液向下肢转移,脑部因缺血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会晕过去。 |
B.鼻子充血,呼吸困难,胃里开始翻江倒海,全身上下肌肉酸痛,是“太空病”的症状。 |
C.飞船升空,航天员就进入失重环境,体内的血液立即朝头部方向转移,引起头部充血、肿胀、鼻塞、头痛、视觉和感觉功能改变,这种症状叫“太空病”。 |
D.要克服“太空病”,就要进行完全失重状态下的训练,以提高太空适应能力。 |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神七”将进行出舱活动,操作的复杂性和难度都比以前增大很多,对航天员的各项素质要求比以往更高。 |
B.“神七”飞船增加了气闸舱,它的作用是调节舱内舱外的气压,让航天员能顺利进出飞船。 |
C.航天员在坐上去就觉得天旋地转、头昏眼花的转椅上进行高速旋转,还要辩别眼前的文字。 |
D.宇航员在比重等于1的中性水池中进行训练。人在这种水里,浮不起来也沉不下去,航天员就在水中反复训练。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然后是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对不起,能换组曲子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你不应该忘记今天是你的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可是——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披着雪花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那里,竟然有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大了,一团一团,纷纷扬扬的飘洒下来。仁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从人物描写手法角度对文中划线句进行赏析。
有人认为文中大师的所作所为显得十分做作,且不合情理,你觉得呢?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利益集团的存在提出的现实挑战
舒锋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日前提出,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中,最突出、最核心的变化就是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越来越分化、多元化和异质化,公众的利益意识越来越自觉,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利益集团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复杂;所以,“承认不同利益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存在”在当下就是一种必然的要求。
长期以来,“利益集团”是一个颇具贬义色彩的字眼,一提起“利益集团”,似乎就是指那些“既得利益集团”或“非法利益集团”。事实上,像前几年的广东湛江海关走私集团、福建厦门远华走私集团,就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被某些利益集团“俘获”的产物。为此,笔者以为,仅仅承认还远远不够,如何面对利益集团才是政府应当勇于直面的课题。
在看到一些利益集团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应看到其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利益集团可以把非法的、对立性的利益表达,转化为合法的、建设性的利益表达,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公正性、合理性等;不过这种积极效果的产生需要特定的条件,如利益博弈规则的公平性与透明性、政策制定者高度的自主性与权威性、执政党强大的利益整合能力与调控能力等。
应该说,在利益多元化条件下,所有合法利益集团的所有合法利益都不应该忽略;但也应该明确,那种让所有的利益集团都满意的“帕累托最优”型政策将很少存在,大多数政策不可能让所有的社会利益集团都满意。当前,政府是否有能力均衡公正地协调好各利益群体和利益集团的利益?是否有能力妥善应对各利益集团的压力?是否有能力使各利益集团的愿望和诉求在政府决策中得到充分的表达和有效的整合?能否防止某些利益集团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而成为“既得利益集团”?
因此,政府应提高自身的整合能力和自主能力,关怀社会弱势群体,提高他们的组织化程度。利益整合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社会利益越是多元化、集体化,利益关系越是复杂化,利益整合就越重要。自主能力是政府维持自身自主性,使政策施行过程免受特定利益集团左右的能力。如果政府没有较高的自主性,它就有可能被某些利益集团所左右,就不能在各利益集团的博弈中处于超然地位,就不能公平地代表好和实现好社会公共利益。
(摘选自《北京青年报》)对文中“利益集团”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A.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前提下,一些利益集团可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
B.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利益集团存在的主要原因。 |
C.“利益集团”的利益有时候和政府的利益是矛盾的。 |
D.利益集团有时候也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公正性、合理性等。 |
E. “利益集团”就是指“既得利益集团”或“非法利益集团”。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政府只要能在各利益集团的博弈中处于超然地位,就一定能公平地代表好和实现好社会公共利益。 |
B.文章列举前几年的广东湛江海关走私集团、福建厦门远华走私集团等事例是为了证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事实上已经被某些利益集团所利用。 |
C.“帕累托最优”型政策虽然很少存在,但大多数政策还是可以满足目前所有的社会利益集团的。 |
D.关怀社会弱势群体,提高他们的组织化程度是政府提高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 |
文章认为政府对利益集团应采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文章认为中国社会关怀弱势群体政府应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