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阅读选文,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认真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阅读第②段,请用简明的语言回答:“假山的堆叠”为什么“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2)文段③的内容,请概括“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什么?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下面句中划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目前,苏州古典园林“吴韵山居”已亮相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下面两幅图就是苏州园林在重庆园博园的景观图,请你选择其中一幅,为它命名。
(1) (2)
我选择第 幅,我的命名是
阅读《戏霸》,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5分)
戏 霸
刘建超
①老街戏园子不在繁华处,沿着老街往东,出丽景门,走上两里地,有一个桃园,桃园对面就是老街戏园子。
②去戏园子听戏,就成了老街人散心怡情的乐趣之一。老街人爱听戏,对在老街发生的梨园趣事,过去了多少年,老街人也能如数家珍。最让老街人津津乐道的是“戏霸”洛半城。
③说起洛半城,上点儿年纪的老街人都记忆犹新。他嗓音洪亮,唱花脸能声穿半个洛阳城,便因此而得名。洛半城原是开乐器铺子的,半路出家去唱戏,进老街戏班子时已是二十多岁。开始他只是唱唱折子戏,后来就排全本的《铡美案》《霸王别姬》《西厢记》。洛半城既可以扮花脸唱他最拿手的包拯,也能唱《卖马》里悲愤颓唐的老生秦琼,还能变身《西厢记》里尖音假嗓的小生张君瑞,更绝的是他竟能反串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老街人把十八般武艺集于一身的洛半城称为“戏霸”。
④洛半城读过几年书,脑子特别好使,尤其是听戏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那年,从河北来了个戏班子,唱的是评剧《穆桂英大破洪州》。老街人听得过瘾,洛半城就想把戏给留下来。他买了厚礼去见戏班子的老板,人家把礼收了,就是不给剧本,说话也不中听。同行是冤家不说,人家根本没把老街的小戏班子放在眼里,连个正儿八经的角儿都没有,别说不给,就是给了本子也怕被糟蹋了。洛半城也不计较,连看了三个晚上的戏,把《穆桂英大破洪州》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河北的戏班子在附近唱了半个月的戏,再回到老街,看到洛半城带着老街的戏班子在演《穆桂英大破洪州》,老街人听得如痴如醉。惊得戏班老板连声道:霸道,太霸道了。
⑤“戏霸”洛半城在他最红火的时候,忽然不再登台了,谁也不知道啥原因。传得最广的是,他看上了小师妹梨花白,而住在怡心胡同的梨花白却不知为何要终身不嫁,洛半城因情所困,便不再登台。老街人都感叹不已。
⑥洛半城不再登台唱戏,在老街八角楼旁开了一家小店,名叫半城水席园,门面不大,生意却是不闲。老街人怀旧,来此吃饭多半是看看洛半城,期盼洛半城能再出江湖。洛半城只是热情地招呼顾客,从不提唱戏之事。老街人就说,谁要是能让洛半城给唱一出戏,那真是得有天大的面子。
⑦岁月把“戏霸”演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⑧九月天,秋高气爽。半城水席园来了一桌客人,点的是最贵的菜,喝的是最好的酒,五六个健壮的光头小伙子,扬言要见老板洛半城,非要洛半城出来唱上一段,否则就砸了店的招牌。
⑨还没听说过有人在洛半城店里闹事的。洛半城不但有当年“戏霸”的声誉,为人处世也是极其厚道,每年都要出资奖励老街考上大学的孩子,70岁以上的老街人来店里办寿宴一律免费,深得老街人赞誉。
⑩有人说,再闹就报警。
⑪报警,报吧。哥几个天天来这里吃饭,你就天天报,哥几个奉陪。
⑫明眼人知道,这是被街上的小混混给缠上了。老街人不怕别的,就怕难缠的小混混。别的事情是可以用钱来摆平的,小混混要的是面子。正僵持着,忽然听到一声吆喝:圣旨到——
⑬众人诧异,却见洛半城身着朝服,手持一方锦缎大步走来。他身后跟着个小厮,抱着一罐杜康贡酒。洛半城走到年轻人桌前,展开锦缎,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时乃国泰民安,秋风送爽之日,朕闻众位爱卿在此雅聚,甚感欣慰。望众位爱卿爱国守法,体恤民情,共建和谐之城。特赐美酒一坛,佳肴免单。钦此。
⑭片刻的沉默,接着便是暴风雨般的掌声和叫好声。几个脸红脖子粗的年轻人也不好再说什么,接过酒坛,抱拳说,哥几个服了。走人。
⑮店里安静下来,洛半城坐在二楼窗前,望着远处的怡心胡同出神。(有删改) “戏霸”与“戏”有关的事,给老街人带来不同的感受。阅读文章,填写下面的表格。
“戏霸”与“戏”有关的事 |
老街人的感受 |
学唱《穆桂英大破洪州》 |
① |
② |
感叹 |
③ |
④ |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④段加点词语“霸道”的理解。
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戏霸”写得生动而让人难忘的。(不超过150字)
文段二
城市病是几乎所有国家曾经或正在面临的问题。19世纪末,英国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出现了住房困难、公共卫生设施奇缺、公共卫生设施奇缺,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就业竞争激烈,工人、犯罪率居高不下等问题。上世纪60年代,巴黎由于采取了“适应小汽车发展”的政策,结果私人小汽车与日俱增,导致市区交通严重阻塞。交通拥堵不仅会导致经济社会诸项功能衰退,而且还将引发城市生存环境持续恶化,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顽疾。环境污染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世界银行曾对此做出过估算,认为由于污染造成的健康成本和生产力的损失大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到5%。
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紧缺、生态系统退化、大气化学成分改变等。2002年在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高峰会议上,一致通过将水资源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在缺水型国家或地区中,大城市由于人口过度聚集,水资源紧缺问题最为严重,包括北京、华沙、开罗、洛杉机、墨西哥城等。此外,土地资源紧缺问题也是国际大都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由于土地存在供给的绝对刚性,在大量的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区集聚过程中,像东京、纽约、伦敦、北京等大都市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地紧张问题。如何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拓展地域范围已成为各大都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两个文段中提取相关信息,,说明什么是城市病。
请结合两个文段内容,找出北京存在城市病的依据,并针对其中一点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文段一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早在周朝时,燕诸侯国就定都北京,称之为“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它就成为历朝历代把守的重镇。不仅如此,辽、金、元、明、清均在此建都。古老的北京城,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全城从南到北贯穿一条长8公里的中轴线,参照《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轨”、“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的城市设计形式,以紫禁城为中心严整规划,构建了既有对称平面布局,又有立体造型的建筑模式。这不仅是中国古都的典范,而且在世界城建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北京历来都以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这里有天下奇观万里长城,世界之最皇宫建筑群。美不胜收的古典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坛庙、帝陵、古塔等不胜枚举。十渡、龙庆峡、石花洞等神奇的自然景观及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四”运动等众多的史迹纪念地,引得众多游客徜徉其间。北京以古迹之多、园林之秀、山水之胜而饮誉中外。
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在经济、贸易、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与世界各地的交流日益加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是与国际交往的舞台,是中国与世界的重要交汇点。古老的北京、现代的北京和国际的北京正在有机地融合,以巨人的步伐昂首挺进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
但人们也注意到,最近几年,北京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人口过快增长产生了许多的社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房价居高不下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讨论。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唱道“走遍了南北西东,也到过了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请结合文段一的内容,概括出人们最爱北京的原因。(3分)
阅读文段,说说画线句“是与国际交往的舞台,是中国与世界的重要交汇点”是怎样体现语言表达逻辑性的。
阅读《黄山绝壁松》,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①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②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③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④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风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⑤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⑥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籽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⑦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⑨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进取……它全都具备。
⑩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黄山景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
下联:绝壁松说说第④段画线句“苍鹰也不去那里”有哪些言外之意。
文末赞叹“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比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不超过150字)
(共9分)
略谈孝文化
叶小文
①母亲节,给母亲献一束什么花?外国人是康乃馨,国人则往往是忘忧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慈母爱,不妨回首略谈孝文化。
②孝文化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构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浸染于华夏儿女的心灵深处。
③不必讳言,封建孝道将千年文明古国桎梏得万马齐喑。鲁迅说,封建礼教只剩下“吃人”的狰狞面目。
④孝文化精华与糟粕混杂,应对其有扬有弃,革除传统孝道中“三纲五常”的封建杂质和“埋儿奉母”的愚昧成分,找回其有助于克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的根本意义。
⑤何为迷心逐物的现代病?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现代的人们拥挤在高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动,没有片刻安宁。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在被物化、被抛弃。
⑥如果失落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切,人,靠什么安身立命?这一话题可演绎为关于生命的三条约定:热爱生命,追求幸福——这是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尊重生命,道德约束——这是追求幸福的集体约定;敬畏生命,终极关切——这是追求幸福的未来约定。而现代化和经济发展不断放大、满足着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但也难免刺激、放任个体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不断冲刷甚至消解追求幸福的集体约定和未来约定。
⑦继承和弘扬孝文化,有助于找回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两条约定,治疗迷心逐物的现代病。孝的内核之一是“生命的互相尊重”。孝文化所倡导的“善事双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要求我们尊重自己父母的生命,也要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将孝升华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大爱。孝的内核之二是“敬畏”。人不应敬畏鬼神,但不能没有敬畏之心。孝文化倡导的就是我们要敬畏人——敬畏父母、敬畏长辈、敬畏祖先。如果说金钱、利益可以洗刷和消解人伦道德,诱使民德“变薄”,那么,我们对孝文化应当秉承十分谨慎的态度,肩负应有的责任。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悖于祖辈的教育,对后世子孙有何影响,我们都应当深思熟虑。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用这样的态度和行为去对待孝文化,我们民族孝的正能量就会随之提升,迷心逐物的现代病也将得到根治。这是我们在当今社会继承和弘扬孝文化的根本意义。
⑧爱乡方爱国,尽孝常尽忠,“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因此,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更需要继承和弘扬孝文化。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分析第⑦段的论证过程。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辨证地谈一谈你对吴猛作法的认识。
【链接材料】
晋朝人吴猛,幼年母亲早逝,与父亲相依为命。由于家贫买不起蚊帐,每到夏夜,吴父常常因蚊虫叮咬而睡不好觉,为了让父亲睡好,吴猛竟赤裸上身,让蚊子吸自己的血,希望蚊子喝饱了血就不再叮咬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