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实质上反映了亚非国家间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 B.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
C.宗教信仰存在差异 | D.对“共产主义”看法不同 |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指出“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这里的“出发点”是指
A.陕北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
B.红军主力在陕北完成改编,奔赴抗日的前线 |
C.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
D.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由陕北渡过黄河,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
《大刀进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流行的抗日歌曲,词曲作者麦新最初是歌颂二十九军的大刀队,歌词第二句“全国武装的弟兄们!”,原来是“二十九军的兄弟们”。以下事件与二十九军有关的是
A.安德馨血战山海关 |
B.宋哲元部长城抗战,喜峰口失而复得 |
C.冯玉祥和吉鸿昌收复多伦 |
D.蔡廷锴坚守上海 |
有学者说:“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因此,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并不能就简单地断定为侵略。”对于该学者观点的评论,准确的是
A.一派胡言,完全没有史实依据 |
B.视角独特,论据充分 |
C.揭示了满洲事变的真正原因 |
D.实质是为日本侵略中国进行辩护 |
“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蒋总统集》第一册,台湾国防研究院等编)这一状况可能出现在
A.国民革命时期 | B.国共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