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人类历史上曾经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许多发明成果,这些成果都对人类社会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请回答:
(1)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2)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各是什么?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节选自习近平讲话
(1)哪一历史事件为改革开放的开端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2)改革开放这30多年我们进行了哪些伟大实践?(至少写出两件)
(3)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青少年一代的肩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 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未来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了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中国北京的机场。尼克松走下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之久,周恩来诚恳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
——《中国历史》
材料三:中国外交活动大事年表(节录)1981年中国当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996年中俄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了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后来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历史》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这次“握手”有何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在新时期参与国际事务的主要表现。
报刊——历史的记忆。《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速度......灵魂。”——l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l979年1月1日社论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一五”计划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积极的影响?(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由此在全国展开了什么运动?(2分)
(3)材料三中“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要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分)
阅读材料
材料一: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第二,……
材料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此诏书反映的是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在政治上实行的措施有哪些?
(2) 材料一的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3) 材料二图中等级制度的形成与哪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用一句话形容此制度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
材料二:人类文明经历了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往,但和平交往并非是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
材料三:
请回答:
(1) 图一中的文明都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其中在非洲产生的文明是哪一个?(填序号)请写出②③两处的文明代表。(各一例)
(2) 依据材料二,你认为“人类相处”还有什么方式?请列举两例。
(3) 材料三图片分别于什么宗教有关?这三大宗教中,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哪个宗教?发展成中古时代欧洲主导思想的又是哪个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