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示意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左图)和利用结构(右图)。读图完成19~20题。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
A.1% | B.20% | C.19% | D.21% |
解决该区域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
B.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
C.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
D.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
下图中A、B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北纬30度纬线圈的交点。该时间最有可能是
A.3月21日 | B.6月22日 | C.9月23日 | D.12月22日 |
A点的日落时刻为
A.15时 | B.16时 | C.17时 | D.18时 |
读“某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图甲),且这一天过后,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正在扩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据图甲,推测当地的地理坐标为( )
A.50°N, 120°E | B.40°N, 90°E | C.40°S, 120°E | D.0°,90°E |
图乙中各日照图与图甲所示相符的是( )
观察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虚线圆圈表示极圈,晨昏线此刻正好与该虚线圆圈相切,相邻经线间经度差相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对于①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一天昼长24小时 | B.此刻地方时为正午12时 |
C.太阳即将在1小时后升起 | D.经度为150°E |
若虚线圆圈为70°,其他条件不变,则( )
A.北半球夏半年时间增长 |
B.长江汛期缩短 |
C.香港(纬度在22.9°至22.37°之间)将属于温带范围 |
D.南半球的寒带范围扩大,北半球的热带范围缩小 |
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
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 |
B.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
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
下图中,相邻经线间的经度差相等,虚线为晨昏线,晨昏圈与极圈相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甲地位于乙地的
A.西北方向 | B.西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东北方向 |
当图中乙地的时间为20点时
A.北半球昼长夜短 |
B.全球被平均分为两个日期 |
C.丁地的地方时为21点20分 |
D.北京时间为次日4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