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小题。
(1)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
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对你现实生活的启示。(不超过50字)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10个字。
材料:清康熙年间的郑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板桥画竹的技法并无师承,多直接取法于纸窗粉壁上的日光月影,取法于枝摇叶动、风吹雨注。同东坡一样,板桥也强调画竹既要有精巧的构思,又离不开绘画的巧妙技能。但是,针对东坡的画竹要“胸有成竹”的看法,板桥坚持的则是“胸无成竹”。
郑板桥的《竹石图》里,竹子节节灵动,叶叶表情不同,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出了竹的质感,这正是他直接取法自然的画竹技法的表达。画家对画竹的看法不尽相同,就如郑板桥的看法不同于苏轼,两者的主要差异 (1) 。但两人在画竹上也有相同之处,就是都强调(2) 。
(1)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
200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如今的高考标语又有了新的内容。
对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述。要求:简明连贯,言之成理,80字左右。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今年春节,央视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调查得到的回答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让人感慨良多,今天我们还知道“家风”是什么吗?
①。儒家文化讲究“诗礼传家”,讲究“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对于传统士大夫知识阶层来说,“修身齐家平天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不仅统治阶层和士大夫家庭提倡“邻德里仁”和“笔耕砚拓”的“诗礼家风”,纵使寻常百姓也持守这样的治家信条。中国历代不乏家风门第的典范,②。从《颜氏家训》到《曾国藩家书》,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在百种以上。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务行节俭的名篇。在家风已然变得陌生的今天,央视此次借助关注度极高的“新闻联播”重提家风,③。从公众的反馈来看,人们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这一传统文化,认识到我们离开自己的传统已经太久了。
分别写出下列划横线的词语的词性。
⑴但是另外①一件事,属于自己②不关祖父的③,却④使翠翠沉默⑤了一个晚上。
①②③④⑤
⑵白蚁有一个方面更①为奇特:群体变大②时,其智慧似乎③也随之增加。
①②③
文学常识填空
①《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作者契诃夫成功塑造了一个顽固守旧、害怕变革的主人公 __________ 。
② ___,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
③ 钱钟书,字默存,其长篇讽刺小说代表作 ___,才华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
④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 _______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