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是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中左图为甲国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变化过程图,右图为乙国目前三大产业构成图(图中M点所示),据图完成下列问题。关于甲、乙两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特点,正确的是
A.目前工业化是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
B.甲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乙国 |
C.甲国的城乡差别比乙国大 |
D.乙国第三产业比重低于甲国 |
促进甲、乙两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①甲国应降低城市化速度②乙国应发展高科技工业
③甲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④乙国应控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 |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
C.丁地地势低平 |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
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回答下列问题。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
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 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 |
C.增加经济产值 | 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 |
读下表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地貌类型比例
地貌类型 |
占土地面积比例 |
海拔 |
粮食作物 |
平原 |
20% |
<200 m |
水稻 |
丘陵 |
60% |
200~500 m |
水稻、冬小麦 |
中、低山 |
15% |
500~3 000 m |
春小麦、马铃薯 |
高山 |
5% |
>3 000m |
综合图表,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东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西南地区 | D.东南地区 |
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开垦历史悠久 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 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 ④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A.①② | B.②③ | C.① ③ | D.② ④ |
西藏和黑龙江沼泽湿地面积广大。读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表,回答下列问题。
1990年 |
1995年 |
2000年 |
|
黑龙江 |
22.13 |
20.97 |
17.67 |
西藏 |
24.17 |
25.55 |
26.75 |
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之处是()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 |
B.纬度高,蒸发微弱 |
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 |
D.气温低,蒸发微弱 |
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 |
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 |
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 |
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