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广州市人口已超过1400万,离该市1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已迫近“临界点”。据此回答16~17题。“1500万”的数值是( )
A.人口合理容量 |
B.最适宜人口数量 |
C.环境人口容量 |
D.确定不变的 |
下列措施可以使“1 500万”这个“临界点”数值变大的是( )
A.控制人口的增长 |
B.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调入 |
C.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鼓励人们适度超前消费 |
D.努力开发当地淡水资源以解决供水紧张问题 |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小题。
气候区 |
人口合理容量(亿) |
合理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
热带雨林气候 |
28.00 |
200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9.30 |
100 |
地中海气候 |
2.25 |
90 |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
7.35 |
30 |
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 | B.自然因素 |
C.经济因素 | D.技术因素 |
据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人口远没有达到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 B.地中海气候 |
C.温带季风气候 | D.热带雨林气候 |
2011年初,陕西省一场为期十年,移民规模远超三峡工程的大迁徙计划正式启动,移出地区主要是地质灾害多发和极端贫困缺水的山区,涉及280万人(其中陕南240万人、陕北39.2万人),预计耗资1 100亿元。读“陕西省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小题。陕西省①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平坦,开发历史悠久 |
B.地势较高,土质疏松,便于耕种 |
C.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 |
D.濒临海洋,海陆交通便利 |
有关陕西省大规模生态移民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迁出区环境承载力低 |
B.通过移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
C.移民后移出区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
D.生态移民是尊重自然规律的必然选择 |
人口抚养比为儿童人口(0~14岁)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人口就业比为劳动年龄人口和总人口之比。一般来说,人口就业比越高,人口抚养比越低,对经济发展比较有利,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下图反映我国人口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展望。据此回答小题。下列年份“人口红利”较明显的是 ( )
A.1965 | B.1985 |
C.2010 | D.2040 |
“人口负债”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 )
①计生政策放宽 ②退休年龄提高 ③消费总体需求扩大
④医疗支出增加 ⑤劳动力过剩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①②③ | D.①④⑤ |
读下图,回答小题。与2005年人口增长模式相符国家的特点最可能是 ( )
A.经济发展水平低 | B.老龄化人口比重低 |
C.城市化速度快 | D.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
与1996年相比,2010年该地 ( )
A.人口大量外迁 |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
C.本地劳动力相对不足 | D.城市化水平降低 |
人的一生往往要经历多次的搬迁移居活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一般有不同的迁移需求。美国人口学家A·罗杰斯等对迁移率与年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年龄-迁移率理论模型。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小题。X1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因素 | B.经济因素 |
C.政治因素 | D.社会文化因素 |
关于目前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在X3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比美国明显 |
B.美国X3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从东北迁往南部和西部 |
C.我国X2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南部地区迁往北部地区 |
D.我国X1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东部地区迁往西部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