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国某两省(区)的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分别是
| A.气候和地形 | B.土壤和水源 | C.水源和地形 | D.植被和气候 |
目前,甲、乙两省(区)正在建设的林业生态工程分别是
| A.“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
| B.平原绿化工程和太行山绿化工程 |
| C.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和平原绿化工程 |
| D.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和沿海防护林 |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 A.①② | B.②③ |
| C.③④ | D.①④ |
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荒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
|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
|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
| D.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
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反映出 ( )
| A.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
| B.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
| C.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
|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
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 B.保护耕地 |
| C.设置沙障固沙 | D.恢复天然植被 |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波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波联络
| A.①② | B.①③ |
| C.②③ | D.③④ |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如图为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
| A.山麓和丘陵地带 | B.平坦肥沃的平原 |
| 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 |
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
| 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 |
| 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 |
| 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的地区 |
| D.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
我国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存在着很大差异。读“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项。
关于t2时刻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1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 B.区域2处于发展后期阶段 |
| C.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 |
| D.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 |
若用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
| B.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 |
| C.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 |
| D.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