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在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的西大门,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喀什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12月30日,连接南疆8个县市的喀和铁路(如图所示)建成通车。读图完成21-23题。
与深圳相比,喀什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是
| A.接壤国家多,国际贸易与合作的潜力巨大 |
| B.交通条件好 |
| C.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
| D.光照和热量条件较好 |
喀和铁路沿线的城镇主要分布于
| A.河流下游 | B.沙漠地区 | C.高山雪线附近 | D.绿洲地带 |
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有
①促进西部大开发
②加强我国西部边防能力
③改善我国西部生态环境
④优化地方经济结构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与珠江三角洲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人均耕地面积大 | B.降水较充足 | C.交通便利 | D.灌溉方便 |
有关地理区域差异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①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②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④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我国“西部开发,生态先行”是因为()
| A.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 | B.搞好生态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
| C.西部人口少,保护生态环境力量薄弱 | D.西部生态环境条件好,需保持 |
下列关于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广泛而深刻,也是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源不足,但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并不严重 |
| C.青藏高寒区以畜牧业为主 |
| D.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使教育和文化落后 |
下列关于第三产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
| B.日韩两国的第三产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 C.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来自第一产业 |
| D.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