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回答1~2题。图中沿PQ地形剖面图的走向是( )
A.西南一东北走向 | B.东南一西北走向 |
C.东西走向 | D.南北走向 |
图中a地形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
A.水稻、玉米、大豆 | B.水稻、棉花、油菜 |
C.小麦、甘蔗、毛竹 | D.甘蔗、小麦、油菜 |
下图中L为北半球某条纬线,P、Q为晨昏线与该条纬线的交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当P点地方时为5:40时,Q点的地方时为
A.17:40 | B.18:20 |
C.18:40 | D.19:20 |
若P点位于昏线上,一年中P点向正北移动时
A.北极点周围受光面积越来越大 | B.松花江河流进入春汛 |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逐渐减小 | D.武汉昼夜变幅逐渐增加 |
某同学11月底到浙南某地秋游,攀爬红枫古道,在攀爬欣赏的过程中发现下图中同一树种A区域的树叶较B区域明显要“红、鲜艳”,B区域树叶枯黄暗淡,落叶较多,某同学对此进行原因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B区域地形较A平坦,土壤肥沃,植物生长茂盛,先变黄 |
B.A区域位于山谷温差较小,水热条件较B区域好,生长期相对B区域长,树叶变红、变黄时间延后 |
C.B区域有公路经过,人类干扰大,先变黄 |
D.B区域海拔明显比A区域高,温度低,树叶先变黄 |
下图是四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图Ⅰ与图Ⅱ中交通运输方式配对正确的是
A.甲—① | B.乙—② |
C.丙—④ | D.丁—③ |
下列贸易中,选择的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A.天然橡胶:泰国→中国 选乙 | B.铁矿:澳大利亚→中国 选丁 |
C.鲜花:温哥华→西雅图 选① | D.集成块:硅谷→渥太华 选④ |
读“非洲南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M水文站某年测到的河水流量季节变化比往年有所减小,其原因最可能是
A.该河上游流域面积较小 | B.该河上游兴建水库 |
C.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 D.该河上游雨林植被恢复较好 |
图中P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位于沿海大陆坡,阳光充足 |
B.位于热带海域,海水交换能力强 |
C.海水上涌,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
D.寒、暖流交汇,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
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气候干旱,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科考人员在此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7~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 B.风力侵蚀 |
C.冰川侵蚀 | D.流水沉积 |
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岩形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
B.沉积岩形成-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
C.岩浆喷出-沉积岩形成-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
D.岩浆侵入-沉积岩形成-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