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基尼系数是用来反映行业内部企业规模的不均匀程度。基尼系数的值在0~1之间,越接近1表明产业集聚程度越强。图20为1996年至2005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基尼系数变动情况图。
材料二:图21为2007年海洋科研机构科技课题情况图。

材料三:2007年我国沿海主要省份海洋经济数据

省份
浙江
广东
山东
上海
福建
海洋生产总值(亿元)
2244.40
4532.7
4477.8
4321.4
2290.3
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
12.7
15.1
17.6
37.0
27.1
GDP(亿元)
17633
29863
25326
11658
8440

 
材料四:2007年全国沿海地区赤潮受灾面积5115km2,浙江省受灾面积4150km2,多集中在舟山海域、台州近海和温州列岛附近,占全国总量的81.13%。
(1)指出2005年我国海洋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和最低的产业,分析滨海旅游业的基尼系数在2003年至2005年迅速下降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四,说明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华北某区域图回答:

(1)请在图中用箭头画出河流的流向
(2)简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3)说出公路的以下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处___________理由 B处__________理由
(4)据图中信息说出该地发展钢铁工业是否合理?并阐述原因。
(5)该地聚落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读珠江三角洲城镇图(图甲)、珠三角经济区扩展图(图乙)及材料,并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回答各题。
上世纪8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城市数量大增,城市人口比重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目前东莞的非农业人口已占70%。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台湾产业开始大规模向祖国大陆转移。东莞大量引进台资的电脑资讯产业,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了产业升级。原先的劳动密集产业向广东北部转移。

(1)读图甲,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速度快的原因。
(2)读图乙,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__________密集型为主导的特点。广东北部成为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地的原因。
(3)珠江三角洲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由于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但处理量小,环境污染日益显露出来。简述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表现。

阅读以下材料和图甲,图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31°N,103.4°E),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岷江上游,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富足,旅游资源更是别具一格,拥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生态旅游风景区等自然景观以及禹、羌文化和三国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资源。汶川县既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羌绣之乡”,也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的故乡,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就在县之西南部。汶川是阿坝州的南大门,也是阿坝州的“工业经济走廊”。
材料二:读甲图和乙图

甲乙
(1)简述图甲中地震产生的主要次生灾害的类型、对抗震救灾的不利影响。
(2)描述图甲和图乙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3)汶川地震灾害后,恢复经济尤为重要,请结合材料综合分析其发展经济的区位条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