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词人。本词有些版本在词牌之下有一题目:“怀故居”。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两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①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砧声: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棰打时发出的声音。写出首联、颔联中表现季节的词语,分析这些词语对表现情感的作用
全诗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登采石矶① [清]张之洞
艰难温峤②东征地,慷慨虞公③北拒时。
衣带一江今涸尽,祠堂诸将竟何之。
众宾同洒神州泪,尊酒重哦夜泊诗④。
霜鬓当风忘却冷,危栏烟柳夕阳迟。
【注】①甲午战争爆发后,张之洞由南京回到武汉任湖广总督,这首诗是他归舟经采石矶时所作。②温峤:东晋名将,曾率领水军平定张峻起义。③虞公:南宋大臣虞允文曾率军和完颜亮大战。④夜泊诗:东晋镇西将军谢尚舟行经牛渚,听到袁宏在邻舟吟诗,对他大加赞赏。这首诗不似一般的登临之作,诗人不再是登临览胜,逸兴横飞,而是抒发了自己无限的感慨,你能说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感慨吗?
这首诗的结尾有何特色?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小题。
柳梢青·春感
(宋)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②。
【注】①作者刘辰翁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多年漂泊,晚年才稳居山中,从事著述。②海上心情,苏武于北海矢志守节事。结合全词,赏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
整首词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①
钱起
泉壑带茅茨②,云霞生薜帷③。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④与故人期。
【注】①补阙:官名,职责是向皇帝进行规谏。②茅茨:茅屋。③薜帷:薜荔藤爬满墙头,密如帷幕。④昨:先前。
21.请简要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句中,“松排山面千重翠”是写(时间)的山上景物,“月点波心一颗珠”则是写晚上的(处所)景物。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