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 
|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 
|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 
| 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没有影响 | 
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以东海底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附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外泄,核辐射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回答题。造成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 
| B.地处印度洋可反对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 
| C.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 
| D.地处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 
造成福岛核电站核辐射污染在全球范围扩散的主要途径有
 ①水循环②大气循环③地壳物质循环④生物循环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右图表示河流流速不同,其搬运物质颗粒大小不同。根据该关系图,判断河流能够搬运砾石的流速至少是
| A.50cm/s | B.2500cm/s | 
| C.300cm/s | D.400cm/s |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严重,到5月鄱阳湖水面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仅为历史同期多年平均面积的一半;而这一年北方黄河流域降水偏多。下图为2011年5月鄱阳湖某地干涸形成“大草原”的景象。读图回答题。
图中的“大草原”所处地区的自然带是
| A.热带草原带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 C.温带草原带 |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2011年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多,而南方地区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使低纬度水减少,高纬度降水增多 | 
|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势力偏弱,使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北方 | 
| C.西北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使南方水汽供给量不足 | 
| 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偏西偏北,雨带停留北方时间长 |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①②③④⑤ | B.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同时形成的 | 
| C.先形成断层,后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 | D.华北平原与M地形成原因相同 | 
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C.d河段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若图中所示水循环发生在亚欧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区,则
| A.甲环节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 
| B.通常用环节乙的数量表示水资源的丰歉 | 
| C.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与丙环节有关 | 
| D.目前人类可对丁环节施加显著影响 | 
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图,R地分布两片沼泽,时常发生季节性离合现象。此时为7月份。完成题。
7月,①②两河下游
| A.降水充沛 | B.水能丰富 | C.处于枯水期 | D.甲地气温低于乙地 | 
次年1月,R地两片沼泽可能发生的变化及主要原因是
| A.分离,冰雪补给量小 | B.连片,降水量大 | 
| C.分离,地下水补给少 | D.连片,蒸发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