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CO2气体,CO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与金属镁
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这两个变化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作用力分别是
| A.化学键,化学键 | B.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 |
| C.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 | D.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 |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 +O2(g)
2SO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SO2为0.4mol/L、O2为0.2mol/L | B.SO2为0.25mol/L |
C.SO2 、SO3均为0.15mol/L |
D.SO3为0.4mol/L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
| B.在离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非极性键 |
|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
| D.在原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极性共价键 |
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A.x=0.4a,2Fe2++Cl2=2Fe3++2Cl- |
| B.x=0.6a,2Br-+ Cl2=Br2+2Cl- |
| C.x=a,2Fe2++2Br-+2Cl2=Br2+2Fe3++4Cl- |
| 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4 g镁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NA |
B.1 L 0.1 mol·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A |
| C.1 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 |
D.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的分子数为NA |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

②

③

④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