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
| 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 |
|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
| D.NaCI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多孔碳可用作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 |
| B.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 |
| C.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 |
| D.l 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在3种不同条件下,分别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如下:2A(g)+B(g)
2D(g)△H=-QKJ·mol-1。相关条件和数据见下表:
| 实验编号 |
实验Ⅰ |
实验Ⅱ |
实验Ⅲ |
| 反应温度/℃ |
800 |
800 |
850 |
| 达平衡时间/min |
40 |
10 |
30 |
| c(D)平衡/mol·L-1 |
0.5 |
0.5 |
0.15 |
| 反应的能量变化/KJ |
Q1 |
Q2 |
Q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压强或密度是否发生变化判断上述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B.实验Ⅱ可能隐含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实验Ⅲ达平衡时υ(D)为0.01mol·L-1·min-1
C.由表中信息可知Q>O,并显有Q3<Q2=Q1=Q
D.实验Ⅰ达平衡后,恒温下再向容器中通入1molA和1molD,达平衡时c(D)为1.0mol·L-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将过量CO2通入CaCl2溶液中 |
无白色沉淀 |
生成Ca(HCO3)2溶于水 |
| B |
常温下将Al片插入浓硫酸中 |
无明显现象 |
Al片和浓硫酸不反应 |
| C |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蓝色 |
浓氨水呈碱性 |
| D |
将SO2通入溴水中 |
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元素,A在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元素D与A为同族元素,元素C和E形成的化合物CE是海水中的主要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r(E)>r(B)>r(C)
B.熔点:CE>DE4
C.C与B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同
D.A、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