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高线图,据图8回答16—17题。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
A.养殖 | B.改善气候 |
C.分洪与蓄洪 | D.立体开发利用 |
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A.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 | B.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 |
C.下游退耕还湖 | D.修建和加固河堤 |
下图示意南半球某区域农事安排。该区域农场内一般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分别为小麦地、放牧地、休耕地等,在土地上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
A.种植园农业 | B.商品谷物农业 |
C.混合农业 | D.大牧场放牧业 |
在土地上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的最主要目的是
A.合理有效安排农事活动 | B.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 |
C.便于农民开拓销售渠道 | D.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灌溉工程(图甲),图乙为图甲区域内的气温与降水年变化图。据图甲、乙完成下列各题。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A.2~6月 | B.5~9月 |
C.8~12月 | D.11~次年4月 |
当洞里萨湖沿岸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广时,下列哪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我国也达到最广
A.甘蔗 | B.油菜 |
C.棉花 | D.花生 |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菜基为主。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珠三角基塘生产农业模式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 B.热量 |
C.降水 | D.地形 |
农民将桑基、蔗基鱼塘转变为花基、菜基鱼塘的根本原因是
A.市场需求的改变 |
B.节省劳动力 |
C.促进生态循环 |
D.农业科技的发展 |
下图为某城市3月底的平均气温及热力环流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丙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A.工业区 | B.商业区 |
C.住宅区 | D.公园绿地 |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桃花最早开放的地点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 | B.地下水 |
C.冰雪融水 | D.沼泽水 |
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地表风沙少 |
B.山麓青青草 |
C.树上柑橘红 |
D.草场牦牛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