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12~14题。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D.人均耕地减少 |
该现象会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
读我国某山地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1 -3题。.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山最可能位于 ()
A.150N附近 | B.250N附近 | C.350N附近 | D.450N附近 |
.关于该山地气温垂直分布的正确说法是()
A.1月气温递减率比7月大 | B.1月出现逆温现象 |
C.7月气温递减率低处比高处大 | D.该山顶有永久积雪 |
.导致高处不胜寒的主要原因是()
A.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 B.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
C.到达的大气辐射少 | D.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 |
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1~3题。.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8时~16时30分 |
B.17~23时 |
C.16时30分~7时 |
D.23~5时 |
.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500米 | B.100米 |
C.350米 | D.150米 |
.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
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 |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
读下面两图,完成1~3题。.a区域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 B.热带草原带 |
C.热带荒漠带 |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b区域所属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①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 ②位于信风带的背风坡 ③位于信风带的迎风坡 ④沿岸有寒流流经 ⑤沿岸有暖流流经 ⑥位于低纬地区,终年受上升气流的影响
A.①④⑥ | B.②④⑤ | C.③⑤ | D.⑤⑥ |
.影响甲图所示气候类型与a区域气候类型共同的大气环流形势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 B.西风带 | C.副热带高气压带 | D.信风带 |
下图为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分析判断1~3题。.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该大陆上的是( )
A.维多利亚湖 | B.大自流盆地 |
C.科罗拉多大峡谷 | D.潘帕斯草原 |
.该大陆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森林( )
A.亚寒带针叶林 | B.热带雨林 |
C.温带落有叶阔叶林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 B.②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
C.③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 D.④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
右图为世界地图的一段经线。X以北为陆地,Y以南为陆地,XY之间为海洋,读图判断1~3题。图中字母所示四地中,年太阳有效辐射量最大的是 ( )
A.X地 | B.Y地 |
C.P地 | D.Q地 |
Q地附近的河流补给以什么为主( )
A.雨水补给 | B.地下水补给 |
C.冰雪融水补给 | D.湖泊水补给 |
.当江南丘陵地区收割早稻时,X、Y两地 ( )
A.出现炎热干燥天气 |
B.X地多雨,Y地干燥 |
C.都普片吹偏西风 |
D.正是甜菜收获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