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歌语言讲究凝练,一字便能透露情思。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知”和“斗”二字的妙处。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贬抑“杨花榆荚”的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褒扬“杨花榆荚”的诗。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海楼①
米芾
云尖铁瓮②近青天,飘渺飞楼白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州:滨水的地方。
1、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耸立云间,临近青天,作用是。
2、本诗颔联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从和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3、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 |
B.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 |
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 |
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 |
4、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题。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①两衰翁山,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②。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①伊吕:指辅佐汤王灭了夏桀的伊尹和辅佐武王灭了殷纣的吕尚(字子牙,号太公)。②风虎云龙:《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着虎出现,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国家和社会就会昌盛繁荣起来。
1.“历遍穷通”是什么意思?“一为钓叟一耕佣”表明什么?
2.“汤武偶相逢”说的是谁与谁相逢?“兴王只在笑谈中”一句是什么意思?
3.这首词是咏史之作,但又不是单纯的咏史,为什么?请联系蕴含在词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两首赠别诗,完成1-2题。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离亭赋得折杨柳
李商隐
暂凭尊酒道无谬①,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注]①谬(liao):依赖。
1.试说明这两首赠别诗在选材和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2.请分析比较这两首诗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色。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
玉阶怨
谢朓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1.谢诗首二句“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描绘了一幅的景色,“流萤飞复息”运用的是的表现手法。李诗首二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是写的情景,其妙处是。
2.这两首诗都有“下帘”的动作描写,其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3.试从写景、叙事、抒情、写法等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赏析。(可全面谈,也可侧重一两个方面谈)
对该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A.首句忽发奇想,破空而来,似大潮平地涌起,令人在意想不到的惊奇中产生了继续阅读的强烈欲望。 |
B.第二句落在“愁”字上,点明“三千长”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
C.第四句以“秋霜”代白发,带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得”字显现出诗人受到排挤压抑之后的不平之气。 |
D.诗人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愁,着力渲染了久积于心的怨愤和抑郁,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自己当时的真实处境。 |
诗歌以“白发”开篇,好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