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两会前后,互联网上为两会建言献策就会格外火爆。2012年自然也
不例外——全国两会召开前,300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微博、征民意,一些
地方两会的代表委员也将网络当作征询公众意见的重要窗口。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011年,胡锦涛主席在与网友在线聊天时,就曾
说过,“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此后连续三年的两会
前夕,温家宝总理都与网友进行了直接交流。而各大门户网站组织的“网友问两会”相关栏
目,则至少已经运作了七年之久,目前,2012年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广大网民直接参
与政府决策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1)政府决策离不开公民的参与。请问,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直接向政府献言献策?
(2)请你说说我国政府不断拓宽民主渠道,保障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理由。
(3)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根据党中央部署,从2013 年下半年开始,将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肯定和拥护,这是主流。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要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应如何处理好主流和支流的关系?
材料一: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出重拳强化污染治理,坚决向污染宣战,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不少城市因非法倾倒、处理不当或置之不理而造成了建筑垃圾围城的窘境。据统计,目前广州的建筑废弃物年均产生量约为4000万吨,总利用量不到100万吨。我国工程建设中每年可产生近4亿吨建筑垃圾,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率仅为5%,而很多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率已经高达95%。
材料二:治理雾霾,公众期待政府更有作为。华北地区频发的“雾霾”引发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为代表的政策密集出台,显示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战略高度提升。治理以“雾霾”为重点的大气污染,不仅关系到环境与民生,更关系到政府的行政能力。通过自上而下的压力及其自下而上的舆论压力,环保对地方政府不作为的“一票否决”制度有望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落实。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治理大气污染及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率提几点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应如何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公民应如何在治理雾霾方面有所为?
(3)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治理污染的哲学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材料二:李克强在国家科技教育颌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关键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1)结合材料一,请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3)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但是,仅靠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就能增强
科技创新能力吗?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加以分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宣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户籍结构正式推出历史舞台,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此举破除了城乡协调发展的户籍壁垒,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我国城乡一体化在新时期取得了显著地成就,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但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如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之势、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城乡社保体系有待衔接等
材料二:《意见》提出,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上的平等权利。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畴,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履行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公民义务。
材料三:1978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的改革在新的起点上步入了快车道。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权益;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三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消费也有所增长。
图表一:2004---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变化情况
图表二:2000---2012年,全国城乡人均储蓄与人均文化消费变化情况
注:增幅大于100是正增长,小于100是负增长。
材料一:2011年,绝大部分中心城市的人均文化消费出现高增长,带动全国及绝大部分省域城镇文化消费高增长。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全国乡村文化消费总量增长3.68%,仅为城镇总量增幅的18.33%。
材料二:针对我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文化产业供需协调增长。
2013年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议,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4年3月5日,国务院将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议制定《推动文化建设具体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审议、批准《推动文化建设具体规划纲要(草案)》。
(1)根据上述图表一和图表二信息和材料一概括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全国人大履行职权的程序和内容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是如何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