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用15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
照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然而仅
仅不到三年时间,他的“公社”就破产了。欧文这一实践失败主要是因为
A.欧文的思想和实践没有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
B.“新和谐公社”的原则不代表社会的进步要求 |
C.欧文的思想和实践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 |
D.美国不适合建立“新和谐公社” |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 需求量巨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三角航程持续了数百年,虽然其间充斥着奴隶贸易的血腥,但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表现为
A.开始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 | B.刺激了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 |
C.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 | D.进一步促进了三大洲的商品流通 |
从近代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来看,《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
A.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逐渐取代了王权 |
C.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 |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被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