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
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
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确定“三大政策”
⑤颁布《临时约法》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农民在分配土地人民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 A.保护了农民利益 |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 C.改变了经营方式 |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 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
|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 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
| A.经济指导方针需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 B.生产关系变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
| C.广大人民群众具有不可限量的创造性 | D.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一定的上层建筑 |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有
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③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④使我国经济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严重困难时期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