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人生如月
天上的月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了。最初的时候,它淡淡的细细的,像是谁用桔黄的彩笔在湛蓝的天幕上轻轻地画了一道,称这时的月为“月牙”,真是形象得很。渐渐地,它大起来了,在天空驻足的时间长起来了。这时的月便是一把镰刀、一只小船了。到了阴历的十五,这月便圆圆的,大大的,亮亮的,似一只玉盘、一面明镜了。再后来,月由盈而亏,由亏而残,如一块土豆、一块顽石了。由纤弱而圆满,由圆满而亏残,天上的月即是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月月如斯,岁岁如斯。人生虽不尽是这般规律,但盈亏明暗却是如影相随,避不开,躲不开,无法拒绝的。
有时候,人逢吉时好运一帆风顺,真是心想事成万般如意,原本平淡的人生这时真如望月中天、亮丽圆满了。此时,升官的不免满面春风,发财的不免财大气粗,即使评个职称、当个先进或晋一级工资也会沾沾自喜,觉得优人一等。然而,花开自有花谢时,月圆必有月缺日,且常常是花开之后便是谢,月圆之后即是缺。但人多鼠目寸光,有眼不识事物消长之理,得意便忘形,露出一副小人面目。人若能处顺境作逆境之思,方不失为人本色,保持一颗平常心。为官者不必因权柄在手而颐指气使、八面威风,有钱人不必因腰缠万贯而妄自尊大、暴殄天物。如此立身处世、接人待物,便无骄横之气、霸道之态,不至于蜕变为隐形之盗贼、衣冠之禽兽,于人于己于社会皆有大益。
有时候,人遭恶时厄运,常是坏事连连,处处不顺,原本光明的人生忽然黯淡下来,如月牙一现,如云遮残月。身处逆境之中,或心灰意冷、悲观厌世,或甘于沉沦、自暴自弃,或忧心如焚、白发搔短,或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其实,人若于月亏之日想到月圆之时,识得世事易变之理,即可于逆境之中志不衰、气不馁、态不失,达观以处世,宽心以养身。如此面对困厄,必不会怨天尤人蹉跎岁月,必不会奴颜婢膝玷污人格,必不会见利忘义为虎作伥。
人生如月,皆有阴晴圆缺,我们大可不必颜随势改,气逐时移,得志时趾高气扬, 。我以为,无论顺逆得失,都平静地接受世界,从容地面对生活,这才是智者的活法。作者为什么认为“人生如月”?请你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用概括性的语言回答。
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给文章最后一段空行处填上一句话,并要求与“得志时趾高气扬”构成对偶。
从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我的摘录:
。
我的赏析:
。用名人名言作旁批是读书笔记的方法之一,再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请用范仲淹的一句名言来给它作旁批。
我的旁批: 。有人说,人生是一副画一百人看它就有一百种感受。请写一段话,表达出你对人生的感悟。
我说:人生如 ,
。
阅读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一文,完成小题。
①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②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个性、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③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之上互相理解。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不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宽阔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朋友,你说呢?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证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论述层次能否颠倒,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简略说说作者论证“互敬”“互爱”的具体内容时,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朋友,你说呢?”这句话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竺可桢 宛敏渭的《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一文,完成小题。
①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领悟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考验,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感悟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②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 ;第二, 。
③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1)完成第②小节填空:第一, ;第二, 。
(2)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作者认为江南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
答:“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人几经推敲才改定的,本文作者认为用“绿”字的好处是什么?
答: 。
文章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目的是什么?
答: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我没能拽住您的手
①母亲去世已经四年了。
②常在半夜或正午的梦中会遇见她。母亲的魂灵在飞舞,我伸出手去,想努力地靠近她。可不管怎么努力,我都没能拽住过她的手……
③有一次离散,是在六七岁时,母亲带我到一个远方的亲戚家去玩。昏天黑地的不知道转了多少趟车,到最后终于不转车了,母亲就带我到一家店子里去买东西。
④店子里人来人往很拥挤。母亲就紧紧地拽着我的手在人群里穿。终于穿到了柜台前,母亲就放下我的手,去买她的东西。后来不知怎的,我就被拥挤的人群给挤走了。小时的我连在人群里大声喊一声“妈妈”的勇气都没有,只好一个人呆呆地出来,默默地蹲在门前的台阶上等。[甲]等啊等,不知等了多久,只记得夕阳的余晖从手里挪开又慢慢地落到了脚底,一个又一个的人出来了,可他们都不是母亲。我幼小的心底忽然升腾起一种巨大的恐慌:母亲,她一定早走了吧?这川流的人群,这陌生的景物——我“哇”的一声就大哭了起来。
⑤不知母亲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只记得她出来后,一把就拽住我的手,帮我揩着满脸的泪水和鼻涕,又是心疼又是埋怨地说:“平儿,你该怎么办呀,你就大点声音喊‘妈妈’啊……”那语气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⑥十五六岁时我去异地读师范,离母亲就远了。虽然都已经是半大不小了,可在母亲眼里我还是那么需要照顾。
⑦记得有一次,我因参加运动会被别人的标枪伤了脚踝,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伤势虽然有所好转,脚踝表面的皮肤也长愈合了,但走起路来还是一拐一拐的。等到回家,母亲见了,第二天就丢下家里的大事小事,带着我到学校找我们的班主任。班主任赶紧联系了一个相熟的医生跟我重新做检查,检查的结果很惊险,说如果再晚一点,就会发展成骨髓炎了,因为,脚踝里面的肉已经全烂了!于是赶紧手术,终于才得以真正痊愈。后来母亲一提起这事就觉得自豪,认为是她保住了我的双腿,如果只任着我自己去整的话,恐怕早就整成一个残疾了。那种自豪,分明就是一种母鸡终于护住了小鸡的自豪。
⑧就在操劳一生的母亲可以坐下来享福的时候,她却病了,病得很重。住院期间,她把我的丈夫喊了去,对他说了一番至今都让我落泪的话。她对丈夫说:平儿一向都比较胆小老实,没有什么心计,做事也马虎,不怎么会心疼人,但绝对是个实在人。她如果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你一定要多多包涵她,少跟她计较。你的人很仔细,待她也很周到。她跟了你,是前世修来的福气。把她交给你,我很放心……说这番话后的三个月,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之后,就是在马路上散步,丈夫也会经常拽着我的手。
⑨母亲病得很急,从发病到去世总共才四个月。在这四个月里,母亲迅速地消瘦,直到不成人形。[乙]而我几乎是毫无办法,那种感觉就好像一个人眼睁睁地看着亲人往悬崖里掉却怎么也拽不住他的手一般无奈。我也同样没能拽住您的手,母亲,在您最需要我的时候!每每想到这,我就觉得很难过,就觉得自己真的是太无能了。
⑩书桌上的相框里,母亲的笑容依旧灿烂,只是她再也不能拽住我的手了。而我,能不能在下一个的梦里,或者更远一点的梦里,和她走近些,再走近些,一直到能拽住她的手呢?(来源:《青年文摘》在线阅读,有删改 )本文记叙关于母亲的几件往事,请简要概括。
第⑧段中“之后,就是在马路上散步,丈夫也会经常拽着我的手。”这句话能否删去?为什么?
第④段和第⑨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从中任选一句作赏析(可从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
选( ),赏析:第⑩段有什么作用?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以“母亲,我没能拽住您的手”为题目有怎样的作用。
阅读《奇妙的唾液》,完成小题。
①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②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
③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井可以止血。
④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对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
⑤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意思是说,常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唾液的特殊功能触发了化妆品制造商的灵感,他们开发出“唾液化妆品”——抗皱霜、洗面奶等。(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唾液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③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④段“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句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木铃的《我说,你听》一文,完成小题。
①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②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③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④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⑤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⑥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⑦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⑧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⑨她大声说“好”。
⑩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⑾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⑿有一年,学校考虑顾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⒀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⒁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⒂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⒃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⒄“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⒅“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⒆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17期 有改动)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
① →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③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第⑤小节画线句中,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的?
⑵第⒁小节中“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①“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猴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②“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选择第 句。赏析: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一位“好”老师应具有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