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用某种折射率较大的透光物质制成的直角三棱镜ABC,已知∠BAC = 900,∠ABC = 300。在垂直于AC面的直线MN上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在AB面的左侧通过棱镜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在观察的这一侧先后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 _________的像,使P4挡住 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像,记下P3、P4和棱镜的位置,移去大头针和三棱镜,过P3、P4作直线与AB面交于D,量出该直线与AB间的夹角为45 0,则该物质的折射率n = ______________,并作出完整的光路图,标出D的位置。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刻度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ⅰ)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__________;
(ⅱ)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__________;
(ⅲ)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__________;
(ⅳ)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
(2)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
(ii)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 (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
A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源
B 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C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D 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E 取下纸带
F 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关闭电源,整理实验器材。
指出其中有错误或者遗漏的两个步骤并改正①___ _____.
②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相同,工作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他们打点周期相同 |
B.频率都为50Hz |
C.都使用6~10 V的低压交流电源 |
D.都使用220 V的高压交流电源 |
在实验中,下列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
B.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 s |
C.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 s |
D.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