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
(1)在实验中以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理论上画出的图像应为_______,说明对初速度为零的物体,外力对物体做的功
与物体最后获得的速度的关系是_______。
(2)在实验中,为保证实验顺利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减小实验误差,长木板应水平放置 |
B.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可以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整数倍增加 |
C.小车在橡皮筋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橡皮筋恢复原长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
D.应选择纸带上点迹距离均匀的一段计算小车的速度 |
一物理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测量滑块与长为L=1m的轨道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以及探究滑块在沿轨道向上运动时所受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1) 测量滑块与轨道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轨道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1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宽度为d=1cm的遮光条的滑块自轨道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所用的时间分别为Δt1、Δt2。使滑块以一定初速度下滑,调节轨道右端距桌面的高度,最终使Δt1 =Δt2 ,并用米尺测量出轨道右端距桌面的高度h="25cm" ;则滑块与轨道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μ=________;
(2) 探究滑块在沿轨道向上运动时所受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撤掉光电门2,保持实验(1)中h不变,在轨道右端安装一光滑的定滑轮,用细绳连接滑块与力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其所受拉力可直接由电脑显示),细线横跨过定滑轮,传感器连接一重物,如图所示,操作:遮光条与光电门1距离x可从刻度尺上读出,通过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来获得多组数据;每次均由轨道底(低)(此处最好改为同一位置)端无初速度释放滑块,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显示出每次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所用的时间Δt,并做好记录,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
x(cm) |
10.0 |
22.6 |
50.0 |
62.4 |
Δt(s) |
0.0101 |
0.0067 |
0.0045 |
0.0040 |
V(m/s) |
0.99 |
1.50 |
2.24 |
①请你根据以上题干中及图表内的信息,求解第四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 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要验证受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还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
A.力学传感器的质量
B . 滑块与遮光条的质量
C.重物的质量
D. 滑块每次从静止开始滑到光电门所用的时间
③一位同学每次实验得到力传感器的数值都为19.8N,并根据以上图表中数据做出了v2----x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请你求出滑块的质量M=________;(重力加速度g=9.8m/s2)
(1)下面基本实验中需要用到打点计时器的是()
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②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③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④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发现总有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原因是。
一小组用图示装置测定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斜面下端固定一光电门,上端由静止释放一带有遮光条的滑块,滑块沿斜面加速通过光电门.
(1)要测量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除了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及遮光条宽度d、遮光时间t,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____ ;
A.滑块的长度L |
B.斜面的倾角![]() |
C.滑块的质量m |
D.释放滑块时遮光条到光电门间的距离x |
(2)用上述物理量表示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___________;
测得某电梯在上行起动阶段的速度如下表所示:
(l)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电梯在0~6.0s内的速度一时间图线;
(2)由所作图线判断,在0~6.0s内电梯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
小球自由下落时,记录小球每隔相同时间的位置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图(a)所示的频闪照相记录,另一种是图(b)所示的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两种记录方式都能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但两种方式相比,图(a)比图(b)的 __________误差更小(选填“偶然”或“系统”);图(a)中所标数据为小球自A点释放后频闪仪每隔T=0.04s闪光一次,各时刻的位置到A的距离,单位为厘米,验证图(a)中小球自A到E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还需要知道小球到达E处的速度,此速度有两种计算方式:第一种是根据自由落体速度公式v=gt求得(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第二种是利用求得,应选第_________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