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17图所示,固定支架上有一小球和一竖直轻弹簧组成弹簧振子,匀速转动把手时,曲杆给弹簧振子以驱动力,使振子做受迫振动.若把手匀速转动的周期分别为T、T2、T3时,振子达到稳定振动的振幅分别为A1、A2、A3,已知T3>T2>T1,A2>A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必有A3> A2 |
B.必有A3<A1 |
C.必有A2>A3> A1 |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A3与A1、A2的大小关系 |
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 m处的瞬时速度是6 m/s,16 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是7.5 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6 m/s | B.6.25 m/s |
C.6.75 m/s | D.7.5 m/s |
图1-3-15
如图所示,某校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甲、乙两人从O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
A.甲的平![]() |
B.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
C.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
D.甲的路程等于乙的路程 |
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
C.点痕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状况 |
D.点痕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运动物体的质量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公式v=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 |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
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情况有如下记录,则记录中表示瞬时速度的有( )
A.质点在前5 s内的速度是8 m/s |
B.质点在第7 s末的速度是12 m/s |
C.质点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是15 m/s |
D.质点通过某一路段的速度为10 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