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以“志向”为中心词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
材料一:有人曾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和第二个的回答分别是“砌砖”和“赚工资”,而第三个工人的回答是“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数年以后,这第三个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设计了不少杰作。
材料二:一只寒号鸟,在深秋的夜晚无食无窝,冻得直打哆嗦,于是发誓明天就要垒窝。第二天风和日丽,便忘了晚上的誓言,自在玩耍去了。夜间再次来临,寒号鸟冻得受不住,又重复起头天晚上的誓言。第三天却一如故我。终于有一天,寒号鸟在不知第几次的发誓时,冻死在寒夜里。
材料三:公元前1051年,周武王起兵灭商后建立周朝,各诸侯国向周朝称臣纳贡。有一天旅国向周武王进献一只大狗,名为獒。这只狗见了武王便匍伏在地,像是朝拜一样。武王很高兴,从此天天和獒在一起玩乐,而荒疏了朝政。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 …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在世界多元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保留?请说明你的理由。

八年级各班开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担任本班此次活动的负责人,你需要完成这些事情。
写一两句话作为主次此次活动的开始语,话中要运用一句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
在此次活动的“文艺作品与战争”的主题班会上,你带头吟诵了两首描写战争的诗词,请写出其中最精彩的诗词名句各两个。
a
b

名著填空
“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
作品:________人物:________
他来自农村,到北京后选择了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但他虽历经奋斗,却仍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请问他是谁?出自哪部小说?作者是谁?
他是:作品:作者:

根据下面新闻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新华网武汉9月27日电 (记者杨希伟) 27日11时,三峡工程蓄水水位达到140.09米。长江水文局实时监测表明,三峡水库26日8时至27日8时,水位上涨了0.23米,蓄水量增加1.1亿立方米。三峡水库入库流量消退至10400立方米/秒,出库流量维持在8630立方米/秒左右波动。
三峡水库从20日22时实施156米蓄水以来,为统筹兼顾长江中下游的航运、取水、生态以及用电等要求,下泄流量基本保持在8000立方米/秒以上。在此情况下,三峡水库的日蓄水量和水位上涨幅度主要受入库流量变化的影响。

综合性学习。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参与我们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
走进自然,感受自然,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说说你在活动中学会了什么观察方法?
我想,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下面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