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
(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
C.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 D.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A.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 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下列不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背景的是
A.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
B.中共面临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
C.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 |
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
英国前驻华大使、邓小平传记作者理查德·埃文斯爵士说:“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确立了中国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邓小平确立的方向包括
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④“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束缚的有
①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②“文革”期间邓小平全面整顿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 ④中共十四大决策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④ |
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