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阿凡提故事的不同认识
我在美国教的中文班学生都是十二、三岁, 课堂使用的教材是暨南大学为国外中文教学编的一套十二册的中文课本。上个星期天上课,学到了一篇课文:《阿凡提借锅》。
故事说的是阿凡提到地主家借锅,还的时候锅上还放了一口小锅,地主就问:“你只借了一个锅,怎么还回来了两个呢?”阿凡提回答借去的这口锅在他家生了一个小锅,所以一起还回来了。地主很高兴地收下了,告诉他以后想用锅就来借。
很快,阿凡提将地主家最大的那口锅借走了,然后一直都没有还。地主去要,阿凡提说,那口锅死了。地主很生气地问:“锅怎么会死呢?”阿凡提回答:“锅都可以生孩子,怎么就不会死呢?”地主很生气但是拿他没有办法。
读完了课文,我和孩子们讨论这个故事,他们的回答颠覆了我以前对于阿凡提的印象。
老师:关于这篇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什么是锅?
老师:锅就是做饭做菜用的那个工具。
学生:既然是家里做饭用的东西,应该属于比较私人的物品,阿凡提为什么要到别人家去借呢?
老师:因为他比较穷,家里没有足够的锅用,就需要借了。
学生:哦,那什么是地主?
老师:地主就是农村里比较富裕的人,家里通常有很多田地,雇人来耕种。
老师:你们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我不喜欢这个故事,也不喜欢这两个人,这种文章不应该放在教科书里,会教坏小孩的。
老师:为什么?
学生:这个故事里面的人都不诚实。
学生:对,他们都欺诈、贪婪。
学生:我觉得这个阿凡提看似聪明,实际上很蠢,花那么多心思合计圈套,就是为了用一个小锅骗来一个大锅,还是个人家用过的旧锅。
学生:他之所以穷得要借锅,大概就是因为只想着不劳而获,耍诡计骗别人的东西。他如果心思用在努力工作上,一定可以赚很多锅出来。
学生:是啊,如果他把用来买那个生出来的小锅的钱攒起来,再去干活赚点钱,就可以自己买一口大锅了,何必去骗人。
老师:嗯……,你们说得对,努力工作自食其力是做人的本分。
学生:还有,他再去跟别人借东西,肯定没有人会借给他了。
学生:就是,他借东西不还,失去信用了。
老师:分析得有道理,做人一定要讲信用,这是根本,不能贪一时小利而失去信用。
老师:那你们对地主这个人物怎么看?
学生:他太贪心了,第一次阿凡提还锅的时候,多还的那个锅不是属于他的,他就不应该要。
学生:他没有做人的原则,既然是有钱人,别人都穷得要借锅了,他怎么还能多要人家的东西呢?
学生:是啊,他有钱应该主动帮助穷人,做慈善事业才对。
老师:说得好,我们要想着去帮助别人,而不是占别人的便宜。做人也忌讳贪心,中国有句老话叫“贪为死门”,很多祸事都是由贪心引起的。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读阿凡提的故事时,都是讲他多聪明有智慧,和地主斗智斗勇,总是可以斗败愚蠢又贪婪的地主,是个正面人物形象,而在这些受美国教育的孩子们的眼里,他却是个既狡诈又愚蠢还没有信用的人。
仔细想想原因,阿凡提的故事实际上有背景,那个地主向来自私贪婪对雇工又苛刻,穷人都对他敢怒不敢言,只有阿凡提能对付得了他,经常让他吃个亏出个丑,为穷人出口气。当老百姓被欺诈剥削任人宰割到毫无反抗能力的时候,阿凡提这样的人物就为弱势力大众提供了发泄对恶势力不满的渠道。“为富不仁”“杀富济贫”好像是我们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东西。
美国长大的孩子生活在法治社会,尊崇诚实、努力、个人奋斗,欺骗、撒谎、没有信用都是让人唾弃的行为,在不提供背景材料的情况下,单纯从一个故事,孩子们的确很难理解阿凡提的做法。
我们这一代人(60、70年代)从小生活在阶级斗争为纲之后的革命教育下,我们的孩子还在延续有关的教育,现在阿凡提还是一个反抗阶级压迫的斗士形象,没有美国孩子的疑议,我们还没有发现阿凡提的“毛病”。
所幸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儿子(2000年出生)听,他也提出阿凡提的这个做法不好,因为阿凡提是主动骗人、骗东西的,这个做法不诚实,也就是不能学的。
——看来,中国孩子也在进步了!传统意义上,我们都说阿凡提聪明,在这个故事中他的聪明体现在哪里?( 2分)
传统意义上,人们喜欢阿凡提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美国儿童是怎样评价阿凡提的?请摘录文中的词语来解答。( 2分)
为什么 美国孩子和我们评价阿凡提有那么大的差异?( 2分)
阿凡提的故事虽然很弱智,但人民还是很喜欢。你能思考故事产生的深层的一些原因吗?( 2分)
你希望现在的你们能得到什么样的教育呢?敞开心怀说说吧。( 2分)
阅读《与困难掰腕子》,完成小题。
与困难掰腕子
①父亲十多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当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凄凉。为了能挣些口粮,奶奶一狠心,把父亲送到后草地换粮的车队。
②换粮回来的半道上,骡子病了。给牲口看病的工夫,父亲在一家车马店耽搁了一天多的时间。第二天下午,父亲只好一个人往回赶。天越来越黑,风也越刮越大。地上的积雪被扬得四散,天地之间灰茫茫的,看不清前头的路。父亲本打算走到前边的一个村庄,找一个地方住下来,但是往前走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看不到那个村庄。
③天已经彻底黑了,又走了不知多少路,还是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影。父亲觉得,一定是迷路了。他把车上所有御寒的东西,都胡乱地穿在自己身上,又把两条麻袋片,搭在了还有些虚弱的骡子身上。天气越来越冷了,刺骨的寒风发着呜呜的怪响,毫无遮拦地穿透父亲的衣服,深入到父亲的骨髓深处。
④父亲后来回忆说,他当时连车也不敢坐,也不敢选择一个背风的地方藏起来。他说,那种时候,人和牲口要是一停下来,很快就冻僵了。父亲牵着骡子,明明知道已经迷路了,还是义无反顾地往前走,他知道走下去就能活下来。然而那一次,命运好像偏偏和他作对。车走着走着,突然掉进了一个雪窟窿,父亲爬到车底下,清理了积雪,自己帮着边辕,狠命地吆喝着牲口,一连试了几次,车就是出不来。风越刮越大,后半夜更是冷得难耐。有几次,父亲想舍弃了车和牲口,自己一个人逃命。但是,一想到家里,好几口子人指望着换回去的东西活命,他就不敢再想这些。后来,父亲把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空车出来,再把东西装上去。父亲说,他当时冻得瑟瑟发抖而又筋疲力尽,也不知道什么力量促使他还能搬得动上百斤的盛满小麦的麻包……
⑤第二天天亮,父亲发现自己赶着车在雪地上转了无数个圈,而前面的村庄,就在一里远的地方。
⑥以后的岁月,父亲偶尔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总是意味深长地说,人这一辈子,谁都会遇到点难事,关键是要学会和它掰腕子——再大的困难,只要心里不松劲,掰腕子永远输不了。通读全文,从文中搜集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3分,计6分)
(1)父亲遇到了哪些困难?(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2)父亲是怎样“与困难掰腕子”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从全文来看,第1段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结合情境,揣摩第4段画线句,说说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促使着父亲?
第5段写“第二天天亮”后父亲所发现的情境。请你猜想一下,父亲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也一定遭遇过困难,联系实际,你是怎样与困难“掰腕子”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几年前,在荷兰一个渔村里,一个年轻男孩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②由于整个村庄都靠渔业维生,自愿紧急救援队成为重要的组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
上,海上的暴风吹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S•O•S的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
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聚集在小镇广场上望着海港。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
民们也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③过了一个小时,当救援船穿过迷雾出现时,欢欣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精疲力尽地抵达沙滩后,自愿救援队的队长说,救援船无法载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个,要是再多装一个,救援船就会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④忙乱中,队长要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下的那个人。16岁的汉斯也应声而出。
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
3个礼拜前就出海了,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⑤汉斯回答:“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这是我的责任。当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轮流扮演我们的角色。”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中。
⑥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最后,救援船驶过迷雾,汉斯正站在船头。队长把手围成筒状,向汉斯叫道:“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有!我们找到他了。告诉我妈,他是我哥保罗!” 第①段中“一个年轻男孩教会”的是 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中“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有:
第⑤段中“扮演我们的角色”中的“角色”是指____________
赏析下列两个句子。
(1)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中。
(2)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3个礼拜前就出海了,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对汉斯的行为谈谈你的见解。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有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2分)
(1)面善:(2)熟习:“仅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指的是怎样的唱法 (2分)
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体现了“金满斗会”什么特点? (2分)
为什么要召开“金满斗会”?(2分)
画线语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
①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
②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至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③我国居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在人均淡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13个贫水国家之一。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20多年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密集地区的淮河,也曾断流了90天。从卫星拍摄的照片看,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
④虽然存在如此严重的水贫穷现象,但是广大老百姓并没有感受到我们的窘境!
⑤就农业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每亩小麦要浇1200多立方米水。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同时,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
⑥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⑦生活用水方面,_________________。
⑧觉醒吧,国人!如果这种用水状况还持续下去,那么我国水资源枯竭那一天必会来临。
(本文有删改)联系全文,谈谈文章题目中的“贫穷”与“挥霍”是否矛盾?为什么?用这样的题目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的“有些”“有的”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试分析第④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下面补写文章第⑦段,要求至少使用1种说明方法,字数在40—60字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请你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向市委市府提出三条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对夕阳美好
邓皓
①从什么时候起,我便钟爱了夕阳呢?
②一幕高挂的天空里,一轮夕阳托举在云层里,恬静而美好,那光泽绚烂而不炽热,如淬了烈焰的钢。而周遭的云霞蔚为壮观,编组成一块五彩的画屏。你专注于看那画屏时,那夕阳就分明跃坐于画屏之上,像极了安详静坐的禅者。
③浩然的天宇许多的时候是单调而苍白的,无数的日子太阳就一整天不肯露出脸来,所以,你去看天,没有一个时光比夕阳叠挂于蓝天更美好。哪怕日出时的那种辉煌,也远远比不过夕阳隐退时的那份沉静的壮观。何况,欣赏美丽要有一份清静、怡然的心态。在观望日出和日落之间,谁会拥有更多的怡然,还用说么?
④小的时候,家乡有一条河,是河却唤作沱江。我是因为沱江爱极了夕阳的。那时,我们喜欢去沱江边戏耍,打水漂,捉螃蟹,几个人一块的时候,还能划船呢!尤其是秋天,汛期之后河水退去,整个的沱江静若处子。站在沱江岸边,极目远眺,弯弯曲曲的便是一条白白的练带。你的思绪就要随着这素洁的练带翔舞开来。而黄昏的时候,我们便看到一只只白色的水鸟在亮翅斜飞,时而掠过水面画出一圈圈涟漪,无穷的自在。而这时夕阳总是倒映在清澈而静寂的沱江里。远远望去,便函是一团火球在五彩的光波里沐浴。我们心里感受着这无穷的美好,却不知早在一千多年前王勃就吟诵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了。那时,小小的我只知夕阳的美丽,却无论如何不知道在夕阳里寻觅一份美好的心境。犹如那时候生活在乡下的我,看着父母从田间归来,脸上总挂着幸福而满足的神情。我以为是他们自己心里有什么快乐了,却不知他们的快乐来自于他们踏着夕阳归来的那份心情。
⑤待我慢慢长大,我才知道人类生命中一半的美丽来自于对自然景观的留意和欣赏。我不敢想像天空没有日月星辰的轮回会是什么模样?季节没有春夏秋冬的变迁会是怎样的萧索?树木没有春华秋实的更替会是怎样的荒凉?我于是开始留意生活中美好的一切!而这份留意让我发现了人生原本充满着好丰富的情趣!也许是作家大都喜欢孤独和宁静,我是极其喜欢在夕阳里沉思遐想的。面对一轮夕阳,端坐在阳台上,或者散步在郊野,让桔红色的光波在周身沐浴,摊开手来,握一把暖暖的夕阳,你便能找到“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了。而正是在这种恬然的心境下,你的思绪便纷纷扬扬地散开来,那份情境沉浸而美好。你呆以想像卢梭的名著《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或许其中最奇谲的灵感和哲思就来自于夕阳下的思考呢!
⑥有时候,我会被人生的一些不如意弄得情绪低落,而这时候最是我独对夕阳沉思的时候。那夕阳虽然静默不语,却以她博大和壮观的内蕴扩展着我的心胸。人生难免有失意和挫折,就像这夕阳如此美好,也有消融在天际的时候。而自信的人儿不是乐观地道出了一句“夕阳今朝落下去,明朝依旧爬上来”么?我于是更加喜欢在夕阳里审读人生,去用心感触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久而久之,我把独对夕阳的静思看成是对人生的一种参禅。
⑦是的,人生的美好是无穷尽的,只要你有心投靠美丽。所以有人说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何况,我真是一无所有的时候,我还可以在自己的居室里独对夕阳的美好。甚至,我可以对那轮夕阳说:你整个儿就是我的呢!让人快慰的是,夕阳并不责备我的贪婪。
⑧于是,一些简简单单的日子里,我不惧怕贫穷的劳碌,我庆幸,我能以一颗丰盈的心小心地爱着我拥有的生活。通读全文,概括“我”所钟爱的夕阳有哪些特点。
答:阅读第④段,简要概括“我是因为沱江爱极了夕阳”的原因。
答:请从修辞和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那夕阳就分明跃坐于画屏之上,像极了安详静坐的禅者。
答:
②而让人快慰的是:夕阳并不责备我的贪婪。
答:写出文章结尾画线句的含义及作用。
答:“人生的美好是无穷尽的,只要你有心投靠美丽。”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