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广东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
完成13~14题。
年龄(岁) |
0~14 |
15~29 |
30~44 |
45~59 |
≥60 |
男性人口(万人) |
5.14 |
25.14 |
14.68 |
4.94 |
1.76 |
女生人口(万人) |
3.84 |
37.10 |
11.63 |
4.01 |
1.78 |
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女性人口少于男性人口 |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
C.以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 |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
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压力 |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大批轰炸机、战斗机猛烈扑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用炸弹准确地将一座建筑物彻底摧毁,行动代号“斩首行动”;4月,一架B—1 B"枪骑兵”轰炸机临时接到任务,用炸弹摧毁了另一座建筑物。进行轰炸的目标都是一个人——萨达姆·侯赛因,他们所使用的炸弹都是一种联合攻击炸弹,这些炸弹之所以都能够精确打击目标,是因为它们都是通过卫星来实现定位。提供这种定位服务的是( )
A.RS | B.GPS | C.GIS | D.因特网 |
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车辆跟踪 | B.合理分配车辆 | C.降低能耗 | D.提高运营成本 |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回答文问题。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 )。
A.东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华北地区 | D.西南地区 |
为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在风沙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是 ( )。
A.“三北”防护林 |
B.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 |
C.东南沿海海防林 |
D.西南岩溶地区生态林 |
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多为水田,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程度高 |
B.温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水热条件,使其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至三熟 |
C.长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甜菜、棉花 |
D.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发达 |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读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回答问题。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A.差异性 | B.整体性与差异性 |
C.整体性 | D.阶段性 |
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
A.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
B.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
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
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要( )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
B.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
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
D.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