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广东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
完成13~14题。
年龄(岁) |
0~14 |
15~29 |
30~44 |
45~59 |
≥60 |
男性人口(万人) |
5.14 |
25.14 |
14.68 |
4.94 |
1.76 |
女生人口(万人) |
3.84 |
37.10 |
11.63 |
4.01 |
1.78 |
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女性人口少于男性人口 |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
C.以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 |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
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压力 |
读自然环境某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完成各题。若该图是水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椭圆表示海洋,则箭头②可能表示
A.地表径流 | B.地下径流 |
C.大气降水 | D.蒸发 |
若该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椭圆代表沉积岩,则①可表示
A.岩浆活动 | B.变质作用 | C.外力作用 | D.地壳运动 |
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各题。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图)。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A.1处 | B.2处 |
C.3处 | D.4处 |
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A.W | B.X |
C.Y | D.Z |
读某地秸秆利用示意图,完成各题围绕秸秆有四种不同的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四种利用方式中,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图中a、b、c 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 A 地风向,d、e 线为等温线, f 线为等高线。读图完成各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A.B湖泊的湖水可能东部深于西部 |
B.湖泊面积达到全年最大值 |
C.等温线数值有d > e |
D.若 e 为 0℃ ,则河流可能出现凌汛 |
若天气系统向东南移动,A 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最可能为
A.先偏南风后偏西风 | B.先降温后降雪 |
C.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 D.气压先降低后升高 |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图,完成各题图10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开发清洁能源③禁止碳的排放④追求绿色GDP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