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氯气:将二氧化锰和稀盐酸混合加热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B.二氧化碳:大理石中加入硫酸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C.氨: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匀放入干燥的大试管中加热,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
D.二氧化氮:铜粉加入浓硝酸中,并用排水法收集 |
下列化学用语和描述均正确的是 ( )
A.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B.结构简式为CH2CH2的分子可发生加成反应 |
C.符号为![]() |
D.电子式分别为![]() ![]() |
在一定条件下,萘可与浓硝酸、浓硫酸两种混酸反应生成二硝基化合物,它是1,5-二硝基萘和1,8-二硝基萘的混合物。
后者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98%的硫酸,而前者不能。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将这二种异构体分离。在上述硝化产物中加入适量的98.3%硫酸,充分搅拌,用耐酸漏斗过滤,欲从滤液中得到固体1,8-二硝基萘,应采用的方法是
A.对所得的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 B.向滤液中缓缓加入水后过滤 |
C.向滤液中缓缓加入Na2CO3溶液后过滤 | D.将滤液缓缓加入水中后过滤 |
等质量且完全相同的三份铁a、b和c,分别加入到足量稀H2SO4中,a中同时加入适量CuSO4溶液, c中同时加入适量CH3COONa。下列各图中表示其产生氢气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如图所示装置,两玻璃管中盛有含酚酞的NaCl饱和溶液,C(Ⅰ)、C(Ⅱ)为多孔石墨电极。接通S1后,C(Ⅰ)附近溶液变红,两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两玻璃管中液面未脱离电极),若断开S1,接通S2,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接通S1时,C(Ⅰ)的电极名称为阴极 |
B.接通S1时,直流电源的右边为正极 |
C.接通S2时,C(Ⅰ)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 |
D.若将原来的电解质溶液换成含酚酞的MgCl2溶液,接通S1后现象相同 |
在25℃、1.01×105Pa下,将22gCO2通入到750mL 1.0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x kJ热量。在该条件下1molCO2通入到2L 1.0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kJ热量,则CO2与NaOH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CO2(g) + NaOH(aq) = NaHCO3(aq)△H=" -" (2y-x) kJ·mol-1 |
B.CO2(g) + NaOH(aq) = NaHCO3(aq)△H=" -" (4x-y) kJ·mol-1 |
C.CO2(g) + NaOH(aq) = NaHCO3(aq)△H=" -" (2x-y) kJ·mol-1 |
D.CO2(g) + NaOH(aq) = NaHCO3(aq)△H=" -" (8x-2y) kJ·mo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