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连串探索性的追问。
据此回答问题。“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
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
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 |
B.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一种反映,具有合理性 |
C.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过实践 |
D.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
虽有“神悟”,但由于本身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辛弃疾并不能解释“月轮绕地
之理”及其他现象,他继续问道:“飞镜(指月亮)无根谁系?”“云何渐渐如钩?”这表明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
B.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受自身积累的主观因素的制约 |
C.以事实为依据就能准确认识事物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长期游离于经济全球化之外的国家将只能持续处于边缘化贫困之中。”这表明()
①各国只有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才能获得较快的发展
②各国离开国际社会就无法生存
③坚持独立自主发展本国经济,就会陷入闭关自守
④各国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就能摆脱贫困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④ |
近年来,中日关于钓鱼岛的摩擦日渐增多。近期,我外交部发言人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历来是明确的、坚定不移的。这表明( )
①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必然的
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之一
③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④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之一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我国将在南海的主要岛屿配备5000吨级海事巡逻船,并逐步建立定期巡航制度。同时我国将“逐步建立三沙定期巡航制度,共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并将在岛上持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海上安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这说明( )
A.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导力量 |
B.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
C.我国积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 |
D.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
从俄罗斯到中亚,从朝鲜半岛到南亚次大陆,从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机制到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同邻国的友好关系和周边的区域合作都在不断取得进展。这表明,中国政府()
A.以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作为外交活动的宗旨 |
B.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参加国际组织,高度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
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D.通过与其他国家结成联盟来维护自身利益 |
针对近期愈演愈烈的钓鱼岛问题,我外交部重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历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表明我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和行使( )
①主权 ②平等权 ③管辖权④独立权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