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某岛屿的示意图”,该岛约有280万人口,岛上主峰蓝山峰海拔为2256米。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1~23题。下列地点位于图中主峰对跖点附近的是
A.(18°S,76°40′W) | B.(18°S,103°20′E) |
C.(18°N,76°40′W) | D.(18°N,103°20′W) |
根据信息判断,该岛的人口密度约为
A.728人/平方千米 | B.650人/平方千米 | C.510人/平方千米 | D.255人/平方千米 |
下列有关该岛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结冰期长,含沙量小 |
B.河流流程短,流速急 |
C.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 |
D.地势西高东低 |
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
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
B.坡向朝南,温度高 |
C.坡度大,纬度低 |
D.海拔高,降水多 |
读图1,完成问题。与②→③→④自然带更替相似的是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⑥→⑤→④ | D.①→⑤→④ |
气候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较大的是
A.③、④两地 | B.①、④两地 |
C.⑥、⑤两地 | D.①、⑥两地 |
①、③、⑤三地气候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
今年在黄土高原推动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使土地利用发生变化。据此回答问题。原来栽种粮食的耕地陆续退耕后,对当地农业经营所带来影响是
A.经济作物比重下降 |
B.趋向机械化 |
C.更趋市场性 |
D.趋于自给自足 |
将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会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A.河川淤沙减少 |
B.物种数量减少 |
C.蒸发量减少 |
D.洪水流量增加 |
“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需问,十九布依人。”以上诗句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A.华北平原 |
B.青藏高原 |
C.珠江三角洲 |
D.云贵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