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6分,每小题2分)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①人君当神器之重(当:主持、掌管)②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福祉) |
| B.①承天景命(景:大)②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 |
| C.①夫在殷忧(殷:深切)②诚能见可欲(诚:如果真的,表假设) |
| D.①则思谦冲以自牧(牧:放牧)②简能而任之(简:选拔) |
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②秋毫不敢有所近 |
| B.①择善而从之②终苟免而不怀仁 |
| C.①震之以威怒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 D.①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对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这也是砍断树根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
|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译:(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刚开始人才实在繁多,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
|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
|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
译: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自己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 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舍县之大家舍:寄居 |
|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夺:改变 |
| C.时吴氏家延师儒延:迎接 |
| D.属鼎治,鼎论如法属:交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B. |
| C. | D.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
①辄能言诸生所诵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 A.①②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转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
|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
|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
|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耽:沉迷 |
|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
| C.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信:实在,确实 |
| D.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乘:乘机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①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 A.①⑤⑥ | B.③④⑤ | C.①②③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 |
| B.之前,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
| 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
| 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2)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僱、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僱、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僱、祀,益虚心。后僱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干。语在《既传》。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辟:划分 |
| B.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矫:假造,伪造 |
| C.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易:轻视 |
| D.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单:通“殚”,竭尽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 ②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
| B.①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②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
| C.①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 D.①纵吾欲归,其得至乎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钟繇处事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②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
③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④纵吾欲归,其得至乎?
⑤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⑥乃一代之伟人,后世殆难继矣!
| A.②③⑥ | B.①②④ | C.③④⑤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繇未归附太祖前,就暗中与太祖呼应,劝李傕、郭汜等人为太祖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太祖的诚意。 |
| B.李僱、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
|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队的威胁。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
|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赏识,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2)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
(3)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每小题3分,共l2分)
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拜为郎中。偃数见,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①,死即五鼎烹②耳。吾曰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元朔二年,上拜主父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主父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赵王恐其为国患,欲上书言其阴事,为偃居中,不敢发。及为齐相,出关,即使人上书,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遂族主父偃。(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注:①五鼎食:牛、羊、豕、鱼、麋也。诸侯五,卿大夫三。②五鼎烹:被镬(一种大锅)烹煮的刑罚。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贫,假贷无所得——假:借。 |
| B.古者诸侯不过百里——过:经过。 |
| C.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亲:父母。 |
| D.我厄日久矣——厄:穷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诸公宾客多厌之/强弱之形易制 |
| B.今以法割削之/亲不以为子 |
| C.乃西入关见卫将军/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
| D.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武帝“族偃”原因的一组是( )
①及发燕王定国阴事
②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
③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
⑤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
| A.①②⑤ | B.①④⑤ | C.③④⑤ | D.②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主父偃早年并不得志,在通过卫青向皇上推荐但“上不召”的情况下,上书汉武帝,才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任用。 |
| B.主父偃向武帝进献了“推恩术”,表面上推恩皇族子孙,实际上是将诸侯国化整为零,削弱封国实力,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 |
| C.主父偃揭发燕王犯罪的事情后,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累计有千金之多。 |
| D.主父偃当了大官后,就揭发了燕王和赵王犯罪的事情。这是他对自己未显达时所受侮辱的报复。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予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
(2)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
(3)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遂族主父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苏保衡,字宗尹,云中天成人。父京,辽进士,为西京留守。宗翰兵至西京,京出降。久之,京病笃,以保衡属宗翰。京死,宗翰荐之于朝。赐进士出身,补太子洗马,调解州军事判官。左监军撒离喝驻军陕西,辟幕府,参议军事,累官同知兴中尹。天德间,缮治中都,张浩举保衡分督工役。改大兴少尹,督诸陵工役。再迁工部尚书。海陵治兵伐宋,与徐文等造舟于通州,海陵猎近郊,因至通州视工作。兵兴,保衡为浙东道水军都统制,率舟师泛海,径趋临安。宋兵袭,败于海中,副统制郑家死之。
大定二年,召赴中都。是时,山东盗贼啸聚,契丹攻掠临潢等州郡,百姓困弊。诏保衡安抚山东,前太子少保高思廉安抚临潢,发仓粟以赈之,无衣者赐以币帛,或官粟有阙,则收籴以给之,无妻室者具姓名以闻。还除刑部尚书。与工部尚书宗永、兵部侍郎完颜余里也,往河南、山东、陕西宣问屯田军人,有曾破大敌及攻城野战立功者,具姓名以闻。或以寡敌众,或与敌相当能先登败敌者,正军及擐甲阿里喜补官一阶,猛安谋克以功状上尚书省,曾随海陵军至淮上破敌者亦准上迁赏。
仆散忠义伐宋,保衡行户部于关中,兼纠察,许以便宜,黜守令不法者十余人。邠守傅慎微忤用事者,被谗构下狱且死,保衡力救之得免。入为太常卿,迁礼部尚书。三年,拜参知政事。宋人请和,诏保衡往南京,与仆散忠义斟酌事宜,行之。入奏,进右丞。四年,宋人请和,师还,保衡朝京师。初,宫女称心纵火十六位,延烧诸殿,上以方用兵,国用不足,不复营缮。及宋和,诏保衡监护役事,遣少府监张仲愈取南京宫殿图本。上闻之,谓保衡曰:“追仲愈还。民间将谓朕效正隆华侈也。”
六年冬,有疾,求致仕,不许。遣敬嗣晖传诏曰:“卿以忠直擢居执政,齿发未衰,遽以小疾求退。善加摄养,以俟疾间视事。”未几,薨,年五十五。世宗将放鹰近郊,闻之乃还,为辍朝,赙赠,命有司致祭。
(节选自《金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久之,京病笃笃:加重 | B.百姓困弊 弊:缺点 |
| C.或以寡敌众敌:抵挡 | D.命有司致祭致:给予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苏保衡正直无私的一组是()
①率舟师泛海,径趋临安②发仓粟以赈之
③往河南、山东、陕西宣问屯田军人④黜守令不法者十余人
⑤保衡力救之得免⑥卿以忠直擢居执政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宗翰和撒离喝对苏保衡有恩,宗翰把苏保衡举荐到朝廷,撒离喝驻军陕西后,将苏保衡征召到幕府。 |
| B.苏保衡无论是做京官还是做地方官,都能游刃有余,体恤百姓,洞察忠奸,奖惩分明,无一失手。 |
| C.当初宫女纵火,火焰蔓延烧到众多宫殿,皇上因为正在用兵,国家用度不足,不再对宫殿进行修缮。 |
| D.苏保衡死后,金世宗取消了在近郊放鹰捕猎的计划,为此停止朝事,拿出宫中财务协助办理丧事。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官粟有阙,则收籴以给之,无妻室者具姓名以闻。
(2)齿发未衰,遽以小疾求退。善加摄养,以俟疾间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