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选项 |
目的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
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
铝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
铜比铝活泼 |
B |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木条火焰熄灭 |
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
C |
探究物质溶解于水的热量变化 |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 |
溶液温度下降 |
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 |
D |
检验水垢中是否含有碳酸盐 |
取水垢加入稀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水垢中含有碳酸盐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③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④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
⑤加热能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A.①③ | B.②④ | C.⑤⑥ | D.④⑥ |
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
B.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上方看到白烟 |
C.欲称量锌粒与烧杯中稀盐酸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D.用导管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蕊变红;加热溶液又变成紫色 |
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将烧碱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 |
B.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检验气体的纯度 |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 | B.铁矿石冶炼成铁 |
C.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
下列各组中物质间的转化不都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