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由H、C、O、Cl、Na、Ca、Cu、Fe中的元素组成。
(1)利用图一进行实验
①若B为不溶水的白色粉末,将A溶液滴入后产生气泡,则B的化学式为 ;
②若将A溶液滴入到C粉末中,观察到溶液变为黄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将蓝色D溶液滴入到E粉末中,可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利用图二进行实验
挤压胶头滴管将F溶液滴入到盛有H的锥形瓶中,可观察到气球胀大,得到K溶液,K溶液可继续与H反应生成M,其中K与M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利用图三进行实验——“发射火箭”
表演时,挤压胶头滴管,套着塑料火箭的轻质细木棒向上冲出,完成发射。则锥形瓶中的固体和胶头滴管中的液体可能是上述物质中的:
序号 物质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液体 |
|
|
|
|
|
固体 |
|
|
|
|
|
填写下列空白(5分,每空1分)
(1)3个铁原子,(2)2个氧气分子,(3)2个氮原子,(4)金属汞,(5)6个水分子。
图1 是实验室里测定氧气含量的装置。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看到的现象是。
(3)待红磷熄灭并完全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结果实验测定结果仍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4)上述实验提供了一种粗略测定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体积含量的方法。如果要测定氮气、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可将一定体积的混合气体样品通入图2所示的装置。其中A瓶中装有足量的溶液,实验结束后,量筒中的水的体积约等于的体积。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
⑴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装置中棉花的作用;可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____;收集满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燃烧木炭取暖、
(2)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气,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一种不易察觉的反应,有时人们可以利用缓慢氧化,但有时缓慢氧化也会给人们带来麻烦和损失。请从日常生活中各举一个实例。有利的实例:;不利的实例:;空气一旦被污染,危害非常大,写出一种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