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
D.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右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
B.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 无氧呼吸少 |
C.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弱 |
D.氧浓度为d时,产生的CO2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
下列有关科学实验与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恩格尔曼用好氧细菌和水绵做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
B.孟德尔应用假说演译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 |
C.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推断基因在染色体上 |
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 |
右图是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的示意图,据图所示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哪些细胞器?
A.细胞膜 | B.线粒体 |
C.核糖体 | D.内质网 |
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
A.性状的显隐性 | B.产生配子的比例 | C.产生配子的数量 | D.基因型 |
若在显微镜下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需鉴定其类群,下列特征中可作为鉴定依据的是
A.细胞核的有无 | B.核糖体的有无 | C.叶绿体的有无 | D.细胞壁的有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