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出现。这种曙光是指( )
A.手工工场的兴起 | B.机器大生产的兴起 |
C.工业革命的发生 |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
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那次会议是党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会议内容不包括()
A. |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B. | 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C. |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D. | 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 | 《中华民国约法》 |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 | 坐轮船或火车出差 | B. | 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
C. |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 D. |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
下图为淮海战役中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能以弱胜强,打败敌人的哪一重要原因?()
民工 |
543万人 |
担架 |
30.5万副 |
大小车 |
88万辆 |
牲畜 |
76.7万头 |
船只 |
8500只 |
筹粮 |
9.6亿斤 |
挑子 |
20.6万副 |
A.人民群众积极支援
B.武器装备精良
C.双方兵力悬殊
D.将士作战勇敢
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两个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请问: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至少造成多少中国同胞无辜遇难?中国抗日战争在哪一年取得完全胜利?()
A. | 10万、1931年 | B. | 20万、1937年 |
C. | 30万、1945年 | D. | 40万、194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