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
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
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
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
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历史风云网
材料二 有学者把王安石变法的某些措施称为:实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雏型和堪称“与
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那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抛开深刻的社会制度
根源,重要的一条是在执行过程中的扭曲,被异化为官员鱼肉百姓的“正当”手段,缺乏有
效的监督保障。比如,实行青苗法,政府规定利率为20%,官员擅自提到30%,结果新法实
行之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纷破产,连富户也无法幸免;政府要平抑物价、抑
制私商,官员就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市场、货源、价格被政府高度垄断,百姓被盘剥更
严重。虽然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但以民穷为基础的国富却难以持续,社会怨声载道,民不
聊生。  
材料四 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
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
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
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具有上述特点的措施并说明理由(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 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8分)
(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 (3分)

(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普鲁士的带动下,全德兴起了私人和国家联合建设铁路的热潮,对煤炭、铁轨、机车、车厢等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有力推动了……创办企业的热潮。当时,人们开发新矿山、建设新工厂、修筑新铁路、向股份制公司投资,几十家新式银行陆续开业,社会游资被大量集中起来投入生产,同时,英、法、荷等外国资本源源不断进入莱茵区……工业革命迅猛前进。
——《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二 1889年清政府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向比利时银行借款兴建北京卢沟桥至汉口的卢汉铁路。这条铁路先由政府拨款修建卢沟桥至保定及汉口至滠口两段。1906年北京至汉口全线通车。
张之洞从1889年起,以武汉为中心,创办了汉阳铁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 在湖北新建了卢汉铁路,督办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由于诸多的因素,川汉铁路修建激发了四川的保路运动,清政府被迫调集湖北地区的新军前往镇压。

材料三 新中国铁路大事记

(1)据材料一归纳德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路发展对近代德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末铁路发展的特点。有学者称“川汉铁路搞倒了一个王朝”,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3)材料三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内,西部地区首次开通铁路”“第二五年计划期内,铁路建设以中国北部为主”。试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据“新中国铁路大事记”,概括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但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
请回答:
(1)请写出中国在古代有代表性的三项科技发明,并谈谈他们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2)结合你所学的知识,简单谈谈造成中国在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3)美国《时代》周刊日前公布了2007年各领域的最佳发明,并同时公布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著名的有蔡伦、达芬奇、伽利略、牛顿、托马斯·爱迪生、亨利·福特等人。请你填写出下表人物上榜理由。(表见答题纸)(4分)
(4)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中,西方涌现出的一大批科学巨匠,他们不迷信权威,追求理性与科学,请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推动他们进行不懈科学研究的动力或原因是什么?(8分)

(8分)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明会典》
【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2分)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2分)

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问题: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