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
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 A.西欧封建制度解体的速度加快 |
| B.从分散走向整体 |
| C.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
| D.工业革命的成果扩展到世界各地 |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导致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不包括()
| A.欧洲共同体形成 |
| B.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
| C.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 D.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A.1870年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普鲁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法国高 |
| B.1871年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 C.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德国成为冷战在欧洲的前沿阵地 |
| D.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联邦德国的社会制度更先进 |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颁布时间 | B.制定机构 | C.特 点 | D.评 价 |
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
| B.设立五百人会议 |
| C.实行“公职津贴制” |
| D.确立陶片放逐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促成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
|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 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