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由于地震损毁而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在我国多地检测出极微量的I,关于
I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 |
C.![]() ![]() |
D.![]() |
【原创】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N2分子中含有3个π键 |
B.常温常压下,密闭容器中2NO2![]() |
C.足量的稀HNO3与5.6gFe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H22.24L |
D.NO2、NO气体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改编】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OH-)/c(H+)=1010的溶液:K+、Fe3+、Cl-、NO3- |
B.c(H+)=1.0×10-13mol/L溶液中 : C6H5O-、K+、SO42-、Br- |
C.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NH4+、K+、MnO4-、SO42- |
D.pH=12的溶液中 : NO3-、I-、Na+、Al3+ |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6O与18O互为同位素;H216O与H218O互为同素异形体 |
B.次氯酸分子的电子式为![]() |
C.S2-的结构示意图:![]() |
D.天然橡胶单体的名称:2-甲基-1,3-丁二烯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
B.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 |
C.若测得雨水的pH小于7,则下的是酸雨 |
D.在通风橱中进行有毒气体实验符合“绿色化学”思想 |
在一个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 CO和0.4 mol H2,发生反应:
CO(g)+2H2(g)CH3OH(g)
实验测得在300℃和500℃时,甲醇的物质的量(mol)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10 min |
20 min |
30 min |
40 min |
50 min |
60 min |
|
300℃ |
0.080 |
0.120 |
0.150 |
0.168 |
0.180 |
0.180 |
500℃ |
0.120 |
0.150 |
0.156 |
0.160 |
0.160 |
0.16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
B.300℃时,前20 min内的反应速率v(H2)="0.003" mol·L-1·min-1
C.采取加压、增大c(H2)、加入合适的催化剂等措施都能提高CO的转化率
D.500℃时,在起始时向容器中加入0.1 mol CO和0.3 mol H2,可计算出反应达平衡后甲醇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