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绿心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多轮次征集国内规划、生态、环保、
交通 等方面高层次专家及省直部门的意见,从 2011 年 3 月 1 日开始,又在网上进行公
示,广泛 听取社会公众意见,最终形成了“绿心规划”听证稿。 2011 年 3 月 29 日的听
证会上,来自高校、环保等部门的听证代表,对绿心规划提出完 善修改意见和建议。听证
会后,省发改委、省长株潭两型办等相关部门将对这些意见建议进 行归纳整理,并对“长
株潭绿心规划”进行再次修改。
(1)政府的重大决策征求市民意见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进行?
(2)市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意义何在?(12分)
2010年8月22日,我国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强调,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通过创新推动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结合材料,谈谈振兴文化产业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2010年上半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同时,投入教育、卫生、社保、就业和住房等民生领域的中央财政,比上年增长29.4%,把“保增长”与“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我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社会事业和谐进步,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1)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重视改善民生的哲学依据。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扫墓、踏青、折柳、沭浴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0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締;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4分)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目前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等行业产能过剩。
材料一 受多晶硅市场的驱动,2006年开始,国内掀起投资多晶硅项目的热潮。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巳有19家企业投产,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若这些产能全部兑现,将超过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目前,我国的多晶硅行业生产技术落后、成本高(我国多晶硅70美元/公斤,国外30〜50美元/公斤)、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据专家预测,该行业即将经历大洗牌,有些企业面临转产或者倒闭的命运。
材料二 多晶硅行业只是我国产能过剩的一个缩影。形成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某些地方政府具有很强的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冲动。同时,政府权力被滥用也是形成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1)运用价值规律的理论,结合上图,对材料一加以分析。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材料一、二中存在的问题。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
材料一:所谓低碳经济,主要指两种:一种是低碳生产,一种是低碳消费。“低碳经济”要求推进节能减排,进行科技创新,要求公众改变那些浪费资源、能源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企业主动采用低碳战略,创造低碳品牌,将吸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我们急需建立的一种生活方式,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形成好的生活习惯,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地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把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重要着力点。
材料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适时调整和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前,在复杂的内部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出新的特征。201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实施了两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退出。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树立低碳、环保理念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货币政策调整遵循的方法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