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 中央电视台隆重打造《中国记
忆――“中国文化遗产日”大型直播活动》。直播活动突出了感受、见证、体验,让节目更加
贴近观众,加深观众对文化遗产的理解,从而使观众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中来。纪念和
保护文化遗产,主要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可以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文化遗产能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④文化遗产具有经济价值,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沧桑。
圣贤典籍,浩如烟海;四大发明,寰球共享。” 中华世纪坛的这段序言说明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四大发明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具体体现
④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将镜头定格在平凡小人物身上,以现实的浓度和情感的浓度穿透人性,以开放的创造精神与自觉的文化态度促成了“舶来品”的华丽转身。《中国达人秀》的成功启示我们()
①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进行文化创新应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④文化创新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发展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之初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等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发展。这说明( )

A.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由思想运动推动的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D.教育推动文化的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②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除
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同时保留其基本特征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④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神秘、朦胧、圣洁的藏族文化是一株永不凋零的雪莲花。民主改革50年,党和国家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使西藏传统文化系统、清晰、完整地保存。这是因为(  )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西藏民间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