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有“中华帝
国古今工艺的总汇”。出刊于1637年,传到国外被译成日、英、法等多种外国文字。只因
“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置案头,而到乾嘉年间则被焚毁,以致
湮没失传近300年,直到20世纪才从日本寻回。据此回答小题。《天工开物》在我国和别国的不同命运,说明( )
| A.文化无处不在 |
| B.不同意识形态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
| C.不同国家文化完全不同 |
| D.文化呈现出各具特有的色彩 |
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置案头,而到乾嘉年间则
被焚毁,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这说明( )
| 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
| B.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
| C.人的文化素养是对生活的体验 |
| D.不同文化对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不同影响 |
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点校本《史记》初版问世54年之后,迎来了首次修订本。2013年10月19日,北京、台北、东京、纽约等24个城市29家书店举行了中华书局版《史记》修订本全球首发式。《史记》修订本的出版标志着受到海内外关注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进入正式出版阶段。海内外高度关注和重视中国史书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①中华史书典籍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中华史书典籍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③史书典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史书典籍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重要作用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领导力量
③中华民族精神始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
④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④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 A.团结统一 | B.爱好和平 | C.勤劳勇政 | D.自强不息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展示。
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距今5 000多年的凌家滩遗址玉龙、玉人,距今5 000多年的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泥塑女神头像,距今4 500年左右的陶寺遗址彩绘龙纹陶盘、骨杆玉簪,夏代后期二里头文化青铜酒器。用一句话表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展示,最恰当的是 ( )
| A.勤劳勇敢,不畏强暴 | B.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
| C.民族之魂,生生不息 | D.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