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正确,喻体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王维之诗如空山鸟语,恬静优雅;东坡之词如渔樵问答,旷达潇洒。                 。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句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位学生觉得自己能力差,难有大的发展,他向老师诉说自己的困惑,而老师也正想利用这个机会教育该生,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请你补写出以下对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5 分)
学生:①
老师:那么,请问一支铅笔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写字。
老师:②
学生:我认为是的,就像我,将来除了打工,还有什么别的出路呢?
老师:那么,请问一支铅笔对商人有什么用途?
学生:③
老师:一支铅笔对过生日的朋友有什么用途?
学生:④
老师:实际上,铅笔还有很多种用途。比如,用铅笔作尺子,可以用来画线;用铅笔作武器,
可以用来自卫。削下的铅笔屑,可以做装饰画;将铅笔芯磨成粉,可以做润滑粉……一支铅
笔都可以有很多种用途,⑤
学生:老师,我懂了,谢谢。

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4 分)
多少年来,鲁迅这张脸是一简约的符号、明快的象征,。这张脸给刻成木刻、做成浮雕、画成漫画、宣传画,或以随便什么精陋的方式翻印了再翻印,出现在随便什么媒介、场合、时代,均属独一无二,。延安时期粗糙的鲁迅木刻肖像,老先生出殡时游行队伍捧扶的大肖像,文革时期被百般夸张的鲁迅像,都并不像他,,宣称这是他自己的容颜,不曾遗失,不曾贬损,不曾消淡。他的容颜在他殒灭后继续活在无数图像中,

A.以至这些图像竟能以被任意引用的方式,继续捍卫他那张脸
B.然而鲁迅的形质与神采总能穿透笔墨的歪曲,扑面而来
C.都有他那股风神在,经得起变形、经得起看
D.如他大量的警句,格外宜于被观看、被引用、被铭记。接着写鲁迅肖像的广泛应用,C承此进行总结,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边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文明是一元的,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的;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同条件为依据的。在当今世界上,似乎没有哪个东方国家比日本的西化程度更高了;然而与此同时,恐怕也没有哪个东方民族比日本更善于保存传统文化了。一方面,日本人不遗余力地引进西文文化;另一方面①于是,在这个太平洋的岛国上,随处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奇妙的文化景观:西式的摩天大厦与和式的木制建筑同时并存;西服、革履与和服、木屐并行不悖;既可以发现握手地场面,也可以看到鞠躬的情景;既有地球上速度最快的电气火车,又有世界上节奏最慢的茶道仪式。真可谓是泾渭分明、并行不悖。说到底,②。因此,③

2013年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集中因素进行随机抽查,结果如下:
项目名称具体内容所占比例
语言表达句子、词汇、修辞 39.45%
层次结构层次、过渡 19.75%
思想内容中心、材料、分析 33.90%
其他书写、标点 6.90%
①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不超过30字)
②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
我是通过由到过池州的一位老前辈带到乡间来的上面印着一幅与现今常见的游览图不同的题目叫做“凤凰迎客”浏览图的一把劣质折扇初识九华山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